首页 > 总局党建 > 多彩生活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办公厅党委开展“爱党知党兴党”活动重温井冈山精神
2011-07-20   来源:      [ ]

  5月22日,总局办公厅党委组织部分党员来到革命摇篮井冈山,开展“爱党、知党、兴党”活动,缅怀革命先烈,重温井冈山精神。
  党员同志们怀着一颗景仰之心,踏着先辈的足迹,走进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革命圣地--井冈山。80多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挺进罗霄山脉,率领红军将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培育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起成为新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五月的井冈山,松柏苍劲,翠竹挺拔。党员同志们首先来到了位于茨坪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门口6根汉白玉石柱支撑起一个高高的红顶,气势恢宏,正下方是朱德同志亲笔题写的馆名。走进展览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井冈山风景图。图的正前方,一盏老式油灯燃起了一团金红色火焰,油灯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气势磅礴,激越飞扬,独特的声光效果令人仿佛重回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切身感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血雨腥风中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豪情壮志。
  在展馆内,党员同志们目睹着一件件斑驳的实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份份珍贵的文件......令同志们一次又一次良久驻足,一次又一次陷入沉思。井冈山革命圣地所承载的丰富历史内涵,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朱德同志的扁担,让我们想起那家喻户晓的故事,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动人情景历历在目;王尔琢、伍若兰等革命烈士的珍贵照片和感人事迹,让我们折服于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执着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感受到当年在敌人严密封锁情况下所进行斗争的艰苦不易。虽然井冈山的革命历史只有两年零四个月,但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这片土地上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谱写了跨世纪的辉煌。这,就是井冈山精神的魅力所在。
  随后,同志们又参观了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队部旧址、红军医务所旧址、井冈山黄洋界哨口旧址。站在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到他们挥斥方遒的气魄,不畏生死的钢铁般意志;领略到当年“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魄和“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的壮烈。
  这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它位于北岩峰上。巍巍青山祭忠魂,千古史册铸英灵。在蒙蒙细雨中,同志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踏上赭红色的台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宋任穷题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大字。刚劲有力的字体和周围的苍松翠柏交相辉映,更显庄严肃穆。陵园由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个部分组成。同志们首先来到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同志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在着名的井冈山碑林,同志们学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的题词,整座碑林建筑古朴典雅,块块碑刻各具风格。拾阶而上,同志们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主碑的建造是“山”的形状,有深刻的含义:远看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看似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27年9月至1930年2月,在创建、发展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中,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们用伟大的信念、坚定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投身到共产主义事业中,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很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是这些先辈们,为共和国的建立铸就了坚毅的丰碑。他们的丰功,彪炳千秋;他们的伟绩,高山仰止。人间浩气长在,民族精魂永存。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党员同志们由衷感受到,认真解读和领会井冈山革命精神意义重大,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之源,是我们今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精神力量,它必将激励着我们自觉承担起神圣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续秉承先烈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将井冈山革命精神真正发扬光大,继往开来,扎实工作,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真正把学习体会转化为指导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转化为为人民谋利益的自觉行动,为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为我国广播影视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