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局党建 > 大家谈
把核心价值观根植在生活的沃土
2015-05-29   来源:      [ ]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彰显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治国理政的政治方略和政治智慧,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内涵丰富,哲理深刻,文采精美,文风鲜活。学习总书记讲话,不仅是精神上励志、鞭策,信仰上激励、滋养的过程,更是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的过程。系列讲话高屋建瓴、博大精深,作为媒体人,我结合工作实践,仅就如何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浅谈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入木三分、发人深省的精辟论述,使我深感媒体工作者肩负着为民族铸魂、为精神补钙的沉甸甸责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如何才能不断创新提高受众的接受度?如何才能与受众产生更深的情感共鸣?如何才能变成人们日常行为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这是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陈出新,从转变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宣传方式入手,努力寻找心灵的情感共鸣点,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广聚人气。

目前,我们宣传报道最常见的问题是“宣传味浓、感召力弱”,越往基层广播电视节目这个问题就越突出。往往先进人物报道“鉴定化”,成就宣传“数字堆砌化”,文风生涩干巴、枯燥单调,难有吸引力。

一、讲好身边故事,提高新闻温度

重大主题报道是引导舆论的重型武器。对重大主题的宣传,我们以往总是强调新闻的高度、力度、密度,很少会顾及“新闻的温度”,然而往往是新闻的“温度”更能打动人、感染人,直接决定着群众的接受度。应努力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百姓生活最佳结合点,尝试用故事和细节承载重大主题宣传。把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口号,融入到日常点滴生活小事中去,如,转化为一次次的爱心接力,一次次的孝老爱亲春风行动、一次次助人为乐善举,甚至一次次排队的礼让三分,一次次诚恳的 “对不起”、宽容的“没关系”;当有一天,老人摔倒扶不扶?公交车上该不该让座?这些低级问题不再成为一个社会话题;当造假为耻、诚信为荣,拜金为耻、自立为荣牢固地成为社会风尚;当诸如毒奶粉、地沟油、见利忘义的环境污染,以及各种潜规则不再成为全社会的焦虑时,我们就可以为崇德向善的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感到欣慰了。每个人文明的一小步,必将推动社会文明一大步。美好愿景,是今天我们艰辛努力的动力。

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一直是难以创新突破的领域。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惯性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因为是 “规定动作”,不敢尝试创新。试想“规定动作”,只是规定了“主题内容”,何时锁定了形式呢?“规定动作”是媒体重要的宣传任务,占的比重很大,只有在这部分内容上有大的创新,报道实效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规定动作”越要增强创新意识,把“规定动作”做出新意,摆脱“重宏观少细节,只见事不见人,雷声大雨点小”的困扰,努力从小处入手,创造心灵共鸣。习总书记指出“做宣传思想工作,是为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以及教育群众,而不是为了给领导看、上级看的。”这应成为重大主题报道的出发点。

“成就宣传”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团结稳定鼓劲的重头戏。今年正逢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做好大庆宣传意义重大。在每日声势强大的综述性成就宣传浪涛中,我被一朵“浪花”吸引,讲述的是新疆阿克苏市一位85后维吾尔族年轻人,与深圳一名汉族青年合伙,创办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利用互联网帮助南疆的果农销售干果,一年来销售额近千万元,已签约两千多农户。维吾尔族小伙说“因为我是农民孩子,我有责任帮农民进入电子商务时代,让农民不用担心自己家的东西怎么卖,他只要想提高质量,只想这个就行”,深圳小伙说“我在想,农民的第二代有没有可能像父辈一样,继续留在土地上?用互联网的方式继续做农业,而不是全都跑到城里去,还不好找到工作,我觉得这事责任蛮大的”。这个故事让我眼前一亮,脑子里闪现很多联想:中国梦、励志梦?民族团结兄弟情?现代文化引领?新疆发展与稳定?新型城镇化的思考?现代新型农民?电子商务时代新疆不再是遥远的地方。总之,这个小故事承载了很丰富的内涵,在触动人心灵的同时令人感悟很多。从这几位有梦想的年轻人身上,让人对新疆的未来信心满满。这就是“小处着手、故事化宣传”的魅力所在,避免了“灌输性”的成就宣传可能造成的审美疲劳。“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最高明的教育”,把宣传意图巧妙地溶解在趣味性、故事性之中,让故事拨动心弦,吸引群众,打动群众,才能引导群众。

实现“成就报道”传统模式的成功转型,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这应该成为我们努力创新的方向。

二、小步快跑改文风   树立现代传播理念

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媒体改文风树立了光辉典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蹄急步稳推进改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创新”……这些执政理念,彰显着思想的力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生动鲜活。转变文风话风,改掉大话官话套话,适应自媒体、微时代的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用朴实的生活化语言融入百姓生活中去,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从而实现宣传价值的最大化。

改文风是一场势在必行的新闻改革,是现代传播理念的树立,不可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从制度措施上激励好作品不断涌现。

我们要以不断创新的执着,满怀人文情怀走近受众,用妙笔生花、冒热气、接地气的文风引领受众,合奏心灵共鸣之声,领唱时代主旋律,不负时代重托。

三、任何一种形态的节目,都有引领社会价值的责任

对于主流媒体,不论娱乐节目、音乐节目、还是商业广告节目,无一例外地都承担着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许多媒体对名人猎奇、猎艳,趋之若鹜啊!充斥着怪异新闻、花边新闻等内容。对名人不是不能报道,但整天都是鸡零狗碎、风花雪月的事情有什么教育意义呢?对社会只能起负面作用。很多名人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要报道这些正面积极的事情,这样才能给社会增添正能量。”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信力和高品位正是主流媒体竞争优势所在。娱乐类、广告类等节目,同样不能降低价值标准,在导向问题上不得打擦边球。在提倡主持人个性化的同时,不能忘记“媒体人”的社会责任。主持人打牢核心价值观基础,才能确保节目导向正确。一是不能让娱乐埋藏了责任。努力提升娱乐类节目思想内涵,要娱乐不要“愚乐”,要通俗不要低俗,打造高品位的“娱乐文化”;二是提高广告创意,让商业广告闪烁正能量的光辉。如:“痛痛痛,痛到骨头缝,我这老寒腿,站起来坐不下,坐下去站不起来…….”很长的一个骨病药广告,这个广告在传播“心烦意乱”的悲观情绪,如果换个角度去创意:“爸,你这老寒腿有治了,我给婆婆买的骨病专用药用了就特灵,你也试试吧”,这样传递出的是孝老爱亲的价值观,放射着正能量光芒。努力实现广告与节目的和谐互动,力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四、中国风骨、中国韵味  应成为节目坚守的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多年前,当我国的廉价的电器、服装等产品席卷西方的时候,很多人都惊讶于中国的快速崛起,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句话听起来很让我们激愤,但却很值得我们沉思。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积极作为,短短两年间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引领国际合作方向。俄罗斯《独立报》感叹:“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一位新的地缘政治大师。”美国《外交》网站刊载《中国得分》一文感叹:“几十年来,都没有出现另外一个大国这么有能力,这么自信了。“习近平正在唤醒中国”,这是多个外媒的评价。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风景这边独好”,令世界瞩目,当亿万人民意气风发地为中国梦、家国梦奋斗的时候,我们已有十足的底气思考,我们该向世界出口什么样的中国价值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中国近代史,弥漫着耻辱和崇洋媚外的文化自卑,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中国人已扬眉吐气,我们又该怎样树立国人的文化自信呢?去年新疆电视台精心策划实施了《丝路新里程》跨境大型主题报道,从报道中可见,中亚各国普遍兴起中文热,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当地的孔子学院要排队二三个月才能报上名,镜头中一个小姑娘指着一幅西游记图画用流利的中文说“这是孙悟空和他的朋友”;在哈萨克斯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后,很多年轻人决定不去美国改到中国留学。

当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在国外受到追捧,当学中文成为国外年轻人的新追求时,我们应该冷静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哪里?我们热衷引进国外娱乐快餐时却丢失了传统经典,我们追逐热播韩剧时,才发现原来“韩流”放射的是东方文化魅力。

时代的变迁,文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魅力必然褪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这为我们节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广播电视节目更有中国韵味、中国风骨,使中华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我们节目建设应该坚守的定位,也是紧迫任务。

五、在新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刻不容缓

在新疆,基层少数民族群众占绝大多数,不少人听不懂汉语,应高度重视民语节目的特殊作用,更加重视对民语节目的人才培养和扶持。“去极端化”最重要的就是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深入揭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的罪恶本质,戳穿“圣战殉教进天堂”的荒谬。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是‘漫灌式’的,而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是‘滴灌式’的。我们的宣传教育不能总是干巴巴那么几根筋,要把通俗生动、喜闻乐见的手段都运用起来,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真正入脑入心”。

近两年,在反恐维稳宣传报道中,请来宗教人土做节目嘉宾,谈古兰经和平友善的教义精神,反映出我们在宣传管理上更加开放自信。在节目建设上,一是要在维吾尔语频率频道办好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栏目,讲述维吾尔民族热爱生活、能歌善舞、开朗幽默、热情好客的传统文化,揭批宗教极端势力散布的歪理邪说,诸如:强迫女人蒙面,男人留大胡子;禁止歌舞,婚礼不许笑,葬礼不许哭;商店不许卖烟,饭馆不许喝酒;让孩子们辍学学经,让男人们反复结婚离婚等等。二是开办宗教知识小栏目。贯彻习总书记要求,“稳步拓展信教群众正确掌握宗教常识的合法渠道”。请爱国宗教人士传播伊斯兰教“多做善事,多积功德,两世吉庆”的教义本质,讲清一些浅显的道理:“哪里有极端思想盛行,哪里就有动乱和战争”,“如果作恶者能去天堂,那好人到哪里去?我们圣明的真主会做这样的安排吗?”。三是打一场公益广告战。按照宗教思维规律,贴近特定受众心理制作一批有影响力的公益广告。如,有一幅获奖农民画,画的是一位维吾尔族母亲眼睛流着血泪,控诉宗教极端势力把他儿子变成了杀人恶魔下到了火狱。这些接地气的作品,很有震撼力,这些素材都可以制作成公益广告持续发力。四是选择资讯要充分考虑新疆的特殊性。如,某日节目中女主持人说“英国媒体报道,现在英国留胡须再次成为风尚,有留贝克卡姆那样的毛寸的,还有留大长胡须的”;男主持说“为了让自己成为帅气的魅力男,要不从今天起,我也留胡须吧?”这条资讯在新疆播,就会为宗教极端势力要求男人留大胡须提供口实。从事新闻宣传思想工作,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保持职业的敏锐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正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够见证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够记录这个时代前进的脚步,新闻工作者是幸福的。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任重道远,让我们携手共行!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