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局党建 > 大家谈
新路、新房、广电人(王非)
2010-10-27   来源:      [ ]

  这次学习考察是我第二次来四川。第一次在2008年5月19日,正是5.12地震后一周,我参加了中央台抗震救灾前线报道组,来这里留下了血与泪、生与死的回忆。不到两年半的时间,我又站在四川,又一次看到了当年采访过的重灾区县,记忆中的残垣断壁只能在刻意保留下的地震遗址中寻找,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区县建成的高标准公路,美观坚固的安置房,还有纯朴奉献的四川广电人。
  路--维系生命的血脉
  四川龙门山脉山美如画,水柔如丝,但美好的山水也造成四川山区长期以来发展所面对的最大瓶颈--交通不便。
  团队的首个考察地点在北川,它是5.12特大地震中损失最严重的县城。08年抗震报道时,我曾到来过这里,当时道路中断,依山而建的一条狭窄山路被大大小小的落石破坏,每一次驱车采访都冒着可能被落石击中的生命危险。这次到了北川,我在车里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惊讶,原来狭窄的山路被拓宽成一条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既平又直,路旁的山崖也全部经过加固,很多地方都安装了防护网,根本看不出曾经是一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接下来的参观行程中,我发现公路系统的完善并不是北川一地,而是整个四川灾后重建的重点,每一个区县都下大力气进行道路规划整修,在短短两年中高质量地完成了遍布四川的公路网,让地区之间的交通如血脉般畅通,当年维系生命的公路系统不再脆弱。
  房--迈入新生活的标志
  “搬新家了”,这是我们所接触的受灾群众最关心,也是最高兴的话题。经过两年半的时间,受灾群众完成了帐篷、板房、现代化小区的三步式跨越,灾后最重要的群众安置问题圆满画上了句号。
  住房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家的象征,房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地震造成的最大破坏就是使重灾区的绝大多数房屋严重受损,无法居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地对口援建单位用最大的努力建设安置小区。我们考察团参观了新北川县城、都江堰市沪都家园、天马镇金陵村金陵花园等安置点,亲身感受了这些外观漂亮、抗震等级高、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小区,也亲眼看到了震后废墟上高楼拔地而起的奇迹。
  人--感恩自强的奇迹创造者
  “感谢”是我在四川行中听到本地人说的最多一句话。在灾区,感谢党、感谢国家不是一句套话,人们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每个四川人都希望能够有机会表达出对党、国家,以及每一个帮助过灾区人民的感激之情,在什邡,有北京路,在都江堰,有上海路,这都是当地政府为感谢对口援建省市而专门命名的。
  这次考察由四川各级广电局接待,有幸认识了很多广电系统的基层干部,安县广电局的一位干部告诉我,“地震后,最现实的问题是每天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管是在帐篷里还是在现在的新办公楼里,在这里每天加班到深夜是司空见惯的事。”
  面对这样的四川广电人,我能够感受到踏实、自强、无畏的广电精神,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四川广电人有能力,有实力去应对各类难题,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四川。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