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19日清晨,一列挂满青纱挽幛的车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主干道上缓缓行驶。道路两旁,拥满悲恸的人群,人们喃喃地说:“牛书记,我们舍不得你走啊……”
灵车上安放的是原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的骨灰。他长期忘我工作,终积劳成疾,于8月14日凌晨4时30分与世长辞,享年51岁。
牛玉儒同志走得太突然了,所有的呼市人都难以相信。他谦和的面容仍历历在目,富有激情的话语依旧飘忽于耳旁,他为呼市人民所做的一切就在身边,人们为之感动,为之回忆。
受命于危难之时 不顾安危抗SARS
2003年4月8日,时任自治区副主席的牛玉儒正在云南考察边贸经济工作,突然接到内蒙古党委来电,令其火速返呼。4月9日晚,牛玉儒一行几经辗转,抵达呼市。次日上午,自治区党委正式送他赴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
面对突然的任命,牛玉儒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组织将自治区首府“一把手”的重任委任给他,是对他多么大的信任。此时,他已决心担起这万钧重担,整理出工作思路。4月12日,他在呼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发言中指出:要狠抓经济建设,培育和寻找新的、更多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做大做强首府经济总量。要将经济总量的提升体现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上来,并提高和改善城市环境。与会代表和全市市民无不为这个目标感到欢欣鼓舞。正当全市干部群众准备奋力实现这个目标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4月13日,市卫生局通报,SARS疫情开始在呼市地区蔓延。
上任伊始就遇到这么大的突然灾难,人们都为新上任的牛玉儒捏了把汗。而此时的牛玉儒却是临危不乱,先是火速召开SARS防治工作会议,旋即成立SARS防控领导小组,自己亲任组长。4月16日,在牛玉儒的带动下,所有防控小组成员纷纷住进办公室,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自此,一场防控SARS的战役在呼市地区打响了。
从4月中到5月末,在与SARS病魔鏖战的40多个日日夜夜里,牛玉儒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工作激情和坚强的战斗意志。他去医院,不做任何防护就和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们亲切握手,了解情况。他在“作战部”,往往一干就是几个通宵,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他天天做调研,每天早晨8点下到社区、农村、学校、交易市场等地,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回到办公室后,继续上网查阅北京、广东等地防控SARS的好经验。当得知建立SARS救治中心,是防控SARS的最好措施时,他当机立断,批出500亩荒地,天天跑工地,督建设,不到20天就建成了拥有480个病房、800张病床,以及一流救治设施的救治中心,为缓解呼市地区的SARS疫情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SARS攻坚战胜利结束后,这位蒙古族壮汉足足瘦了6斤。正是由于他和他的战友们忘我的工作,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呼市地区的SARS病魔终于节节败退,受到了完全的控制。这位新来的市委书记也在群众心目中获得了极高的口碑。
促进经济发展 狠抓招商引资
SARS疫情控制后,牛玉儒的工作重心又回到了经济建设上来。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呼市要在2007年,也就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GDP达到800亿,人民生活水平再翻一番,争做自治区各城市经济水平的“老大”。这几个简单的数字,是自治区领导们的期望,也是群众的期待,更是牛玉儒工作的动力之源。
经过调查研究,牛玉儒认为,原有的产业结构难以实现经济的飞跃增长,要想实现经济目标必须引进新的产业。牛玉儒和市里几大班子研究过后,做出了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乳业、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一系列宏观构思。
2003年9月,中组部组织的赴内蒙古“博士服务团”成员张伯旭被牛玉儒留在了呼和浩特市任副市长,主抓电子信息产业。牛玉儒认为,在北京市电子信息办工作多年的张伯旭,不但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专家,而且肯定认识不少海内外电子信息企业的头头脑脑,他一定会为呼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招商引资提供便利。实践证明,牛玉儒的选择是正确的。
台湾建鼎集团是一个在商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实力的尖端技术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武沛曜是张伯旭的好朋友。为能让建鼎集团资金技术早日拉动呼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牛玉儒通过张伯旭认识了这位老总。为了表示诚意,今年春天,牛玉儒亲自三赴广东和武沛曜磋商。而那时建鼎并不看好企业在西部的发展,牛玉儒会同有关责任市长、有关部门反复做工作。牛玉儒向建鼎的老总们讲述呼和浩特招商引资的政策,讲述呼和浩特占有国家北部商贸重镇的区位优势,讲述呼和浩特近年来的改革变化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他的坦诚终于打消这位老总的顾虑,使汉鼎光电(内蒙古)有限公司落地呼市。
汉鼎光电初期投资规模2亿美元,预计2005年2月正式投产,2006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据张伯旭介绍,该项目计划预计在未来十年中以3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发展。该项目还能够带动配套产业发展,预计相关产业每年也能够带来100亿元的产值。
牛玉儒在任期间,类似于汉鼎光电这样的大项目在呼市落户的还有许多。如浙江华门集团,新希望集团等数亿、数十亿的项目也纷纷扎根青城。这些与牛玉儒打过交道的老总们,无不为他“亲商、安商、富商”的诚恳态度所折服。
为了能够引进更多的资金、项目,牛玉儒过起“空中飞人”的生活。据牛玉儒身边工作人员李理介绍,他在呼市工作493天中,有200多天在外出差。2004年3月份的一次外出招商引资中,他率队在5天内跑了5个城市,这段过程在他的工作日志中有明确的记载。
20日上午,从呼和浩特出发,转机北京,到达成都。午餐后与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洽谈。21日上午,飞往深圳,又乘车前往珠海。下午与珠海格力负责人会谈,晚饭后返回深圳。22日上午,在深圳与创维公司负责人会谈,参观考察康佳集团,午饭后转机北京到银川。晚上10点考察银川的亮化工程。23日上午,参观考察银川城市建设,并与银川市领导座谈。午饭后乘车前往乌海市考察,连夜乘火车返回呼和浩特。24日上午,向市委汇报这次出行的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统计,2004年1到5月份,呼市共引进区内外项目102项,引进到位资金362106万元,已完成年内计划的34%,并连续3个月在自治区暂排名第一。伴随着牛玉儒匆忙的步履,一组令人惊喜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呼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
城市建设 造福于民
牛玉儒曾经在包头做过5年市长。在那五年中,包头的市容市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来到呼市后,群众也都渴望能看到由他带来的呼市街景新气象。对城市建设,牛玉儒的确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他不止一次说:“执政为民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抓经济建设、抓城市建设,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尽可能的分享到经济成果。”他上任后便提出了“3年一小变,5年一中变,7年一大变”的城市面貌规划。他先后在公园开放、道路拓宽、城市绿化、兴建广场等市政建设项目上付出了很多心血。
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视察了一上午城市建设的牛玉儒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冒雨来到青城公园。在对公园进行了一番认真、细致的考察后他郑重宣布:“全市公园应免费开放,还绿于民。”他说,公园本应该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几十年来,就因一元钱将不少市民拒之高墙之外,使他们得不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享受。今天,开放公园不仅仅是不收门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园开放,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真正把群众利益实现好……
在全市改造修建公园的过程中,牛玉儒多次听汇报并实地考察,要求公园的改造必须从便民入手。对于公园装饰灯的设置,牛玉儒一再强调,要因人而异,老人们喜欢亮一点,就在他们活动的区域弄亮点,年轻人喜欢暗一点,也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总之,要人性化。
牛玉儒虽不是学建筑专业出身,但呼市建委的工作人员都认为他“内行”。2003年6月5日,牛玉儒顶着烈日,徒步数公里察看新华东街环境整治情况。他一步一步丈量,从道牙到绿化带以及便道的铺装,从砖的厚度、强度到树木的养护,凡涉及到的每一个细节,他都一一过问。他还曾多次考察呼市机场路整体景观建设,并一再强调,一定要高水平。大手笔建造好“区门第一路”沿线整体景观,道路铺装、罩面、整修等,都要突出精和细。就连水平线处理、道牙衔接等细节,他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呼市的市容卫生曾一度不尽如人意。为此,牛玉儒曾多次走街串巷,明察暗访。他发现环卫工人非常辛劳,但打扫的效果却很差。最后他得出结论,原来问题出在清洁工具上。环卫工人用扫帚、簸箕清扫,很难扫干净。而机动扫地车打扫过后,尘土飞扬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少。牛玉儒很快召集市容管理部门的同志召开专门会议,拿出专项资金购买8台机扫车。正是这八辆机扫车,不但缓解了扬尘污染,还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
新华广场是呼市的中心广场,一向被人们看作是呼市的窗口和象征。过去的新华广场是一个不规则的品字型,而且功能单一,设施也不够完善。为提高广场功用,满足市民的需要,牛玉儒在听取了市政部门、城建部门多方面的意见后,召开多次会议研究,最终使新华广场的改扩建工程得到决策和立项。广场建设过程中,他不仅亲自参与研究了改造方案,而且多次到现场做具体的指导工作。在牛玉儒的关怀下,经过3个月的紧张建设,新华广场的改建工程于今年8月初在昭君文化节前夕完工并投入使用。改建后的新华广场总面积达到了近6万平方米,硬化面积达到了3.7万平方米。
现在,呼市的大路宽畅了,小街小巷也得到了亮化、绿化和美化。新进城的3.2万株大树枝绿、叶茂,焕发出勃勃生机。3万盏豪华、气派的景观灯,1000万平方米的新建绿地,还有诸多20层以上的高楼,呼市的城市面貌正由“小变”、“中变”走向“大变”。而这一切,无不浸透着牛玉儒的艰辛付出。
“越是骂你六亲不认,百姓赞扬你的声音越高”
牛玉儒1952年11月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一个蒙古族革命干部家庭。父亲是原哲里木盟五金公司副经理。兄妹6人,他排行老三。有两个哥哥,三个妹妹。
牛玉儒的父亲对孩子们非常严格,从小就教育他们自律自强,勤奋学习,长大努力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牛玉儒7岁那年,母亲突然病逝,撇下兄妹6人。当时,工作繁忙的父亲根本没有精力照顾兄妹6人,就把牛玉儒及其二哥和一个小妹送到了乡下的二叔家寄养。二叔家原本有7个小孩,玉儒他们来了后,更显拮据。那段时间,一家人几乎是在半饥饿的状态下度日。
小学二年级时,牛玉儒回到了通辽市里上学。不多久文革爆发,他的父亲遭到迫害,被隔离关押,整整3年没有发工资。他们兄妹六人靠奶奶一人抚养,偶尔也能得到乡下几个叔叔的接济。年少的牛玉儒兄妹,为了能吃饱饭,不得不去郊外打柴、捡菜叶、拾煤核。在最寒冷的冬天,外出打柴的哥几个,冻得实在受不了就在到路边沟里的背风处,拥在一起取暖。
良好的家庭教育、艰苦的生活条件、坎坷的少年经历,给了牛玉儒坚实的人生追求和忠诚的人格修养。从政二十多年来,他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亲属们办过任何一件私事。了解他的人,都觉得他“不近人情”。亲属们也有过怨言,但最终都理解了他。
让我们看看牛玉儒的一些亲属们的境遇吧。姑姑下岗,为了生活去通辽交通征费局打扫卫生,每月只挣240元;姑父下岗,买了辆三轮拉客挣钱;大侄子下岗,没有生活来源给别人打小工;妹夫下岗,至今找不到生计;外甥女中专毕业,也没找到工作。
牛玉儒的这些亲属中,不少人曾经投奔他,而他也总是让人家高兴而来,扫兴而去。他的二哥二嫂是他身边最近的人,小时候没少得到他们的照顾。一次,二嫂为了侄子安排工作的事,和他通了电话。牛玉儒了解二嫂的用意后,竟然发了火,说:“这事我办不了。”二嫂又羞又气,摔了电话。
采访中我们询问牛玉儒的二嫂,现在能不能理解他的做法。二嫂说:“党和人民给予他那么高度的评价,我们感到很欣慰了。玉儒走了,我们从家人的角度常常想起他的过去,回忆他参加革命工作以来的经历和作为。我们知道,他有着一心为公的工作作风,他的一生是追求自律自廉自强的一生。他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也理所当然这样要求我们。”
私下里,牛玉儒也向妻子诉说心中的矛盾,他说:“我是牛家最不孝的儿子。但我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属于自己,我不能随便乱支配。”
其实,牛玉儒心中并非没有亲情。2004年春节前,他的父亲住院,哥哥给他打电话告诉了他。当时,他正准备去南方招商,回不来。为此,他流了一整夜的眼泪。他还念念不忘对他有养育之恩的二叔。也是今年春节,他回老家专程看望二叔。看到二叔还住在当年的土坯房里,他让妻子把身上剩余的三千元钱全部留给二叔,想为二叔建新房子献一份力。
也许我们能从十几年前父亲给牛玉儒的一封家书中,理解玉儒对亲属们的态度。那是他刚调任自治区纪检委任秘书长,父亲给他写信谈到:“你现在在自治区工作,咱们家的亲属多,有的可能找你办事,你一定要拒绝,他们可能会骂你六亲不认,不要怕骂娘,骂声越大,人民赞扬你的声音越高……”大公无私,一身正气,不但是父亲的教诲,也是牛玉儒始终追寻的理想和信念。
生命最后的100个日夜
今年4月份呼市两会期间,牛玉儒总感觉胃不舒服,曾几次让身边工作人员为他买药,但总不见效。这一现象引起了身边工作人员的重视。
4月22日上午,利用人代会分组讨论的空隙,身边工作人员李理硬是把牛玉儒同志劝出了会场,来到内蒙古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为结肠癌。
李理回忆说:“得知这一结果,我们都惊呆了。我们的心情很矛盾,伤心却还不能让牛书记知道,还得稳定他的情绪。”
牛玉儒的病情引起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让他立即去北京复查。但毫不知情的他硬是坚持要到两会结束后再做检查。
4月26日上午,牛玉儒的夫人谢莉接到通知,说牛玉儒肠子上有些问题,要到北京做复查,要求她做好一同赴京的准备。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她的心头,她预感到这次玉儒凶多吉少。
简单收拾后,谢莉就和刚走出会场的牛玉儒乘中午的班机赶往北京协和医院。果然不出她所料,协和医院复查结果是直肠癌肝转移。
谢莉是一位十分坚强的女性。为了丈夫的病情的稳定,为了呼市的大局,她平静地告诉玉儒,他的病无大碍,只需做个小手术就能康复。牛玉儒高兴地说:“我就知道我会没事的,我对呼市老百姓承诺的事还没干完,要干的事还很多……”
为了不耽误工作,牛玉儒积极与医院交涉,尽量在五一长假期间把手术做完,争取3天下地,7天拆线,15天出院回家安排工作。主治大夫终于被牛玉儒的精神所打动,于5月3日为他做了切除手术。3天后,牛玉儒果真能下地行走了,但他脸上的汗滴也告诉大家他走得并不轻松。
牛玉儒本想在手术15天后就回呼工作,可无情的病魔并不听他的调遣安排。没过几天,他不得不去作化疗。谢莉说:“虽然没有人告诉他真实的病情,但善于观察的他已经觉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他开始大量处理公务,深怕时间不够。”
住院期间,牛玉儒曾回呼三次。第一次回去,目的是检查城市建设工作。下午6点半下了飞机,第二天一早,他就组织人员乘坐中巴车到市区各处观看工程进展情况。
牛玉儒对全市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一一视察。东河工程、呼伦路改扩建工程、电影宫周边拆造改造工程、五塔寺广场建设工程、通道北街出城口建设项目、火车站广场建设、新华广场改扩建工程等地最后一次留下了他的足迹。尽管他激情依旧,始终不减往日的工作热情,但苍白的脸色已掩饰不住他极度虚弱的身体。直到中午12点过了他才大汗淋漓、拖着虚弱的身子返回家。
牛玉儒刚进行完第二次化疗,他的身体极度虚弱,连走路都不稳,但他执意第二次返呼。这次他依旧关注城市建设,想尽快了解道路绿化、公园改造、广场修建的进展情况。同时也更想早点了解让他日夜牵挂着的各工业园区引进的项目落实情况。
7月16日,市委召开九届六次全委会议。为了能回来参加大会发言,牛玉儒作了长时间的准备工作。记得是第二次化疗刚结束,他每天努力多吃饭,而且一点也不挑食,他的精神状态让大夫都感觉稀奇,他还每天积极地去量体重。可当他发现,自己的体重在直线下降,竟不到110斤时,他生气地说:"怎么这个化疗就像在吃我的肉。"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去量体重了。
市委九届六次全委会要召开了,他提前一天回到呼市,进了家门就让妻子给他准备第二天参加会议的衣服。翻遍衣柜,他的衣服大都不能穿了,原来2尺9寸的腰围,现在都不到2尺3寸了。他说就多穿几件内衣吧,尽量别让人们看出我身体上的变化。他兴致很高地一件一件在穿衣镜前试穿着,还让妻子和女儿从背后给他看看肩膀是否还是那样显得干瘪。第二天一早,他穿着整齐、精神饱满地走出家门开会去了。
牛玉儒主持召开了全委会。会上,他作了激情澎湃、振奋人心的工作报告。
整整一个上午,会场内群情激昂,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秘书说,为召开好这次会议,牛书记作了充分的准备。市委为他的身体着想,也经他同意,将讲话稿压缩在40分钟之内。可在会上,与会者都看到,牛玉儒同志一直在脱稿讲话,而且长达2小时10分钟。
他充满信心地讲到,我们必须以冲刺的状态迅速占领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在今年实现“两个六”的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
会议结束了,牛玉儒却无力站立起来接受与会人员的掌声,他被身边的工作人员搀扶起来回了家。
在家中,他无力地倒在床边,双眼紧闭,连调整自己合适姿势的力气都没有,他久久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住院期间,他从来没把自己当病人来对待。就是在进入肝昏迷状态,他的心里还是在惦记着手头的那些工作。他经常和来访的市里的同志谈工作,一谈就是半个多小时。但当看望他的人们离开后,身边的工作人员才发现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衣衫,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坐下去了。大家都明白,他是在做样子给人家看的。他在向人们证明,他依然能回去参加工作,他会好起来的……
牛玉儒身边的工作人员李理深情地回忆说,8月9日,医院为牛玉儒下了病危通知单。可就在3天前的8月6日,他还在病榻上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他准备在8月10日自治区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稿。然而,他的病情每况愈下,终没能如他所愿。
8月10日,牛玉儒已进入深度昏迷状态,说话已很困难。那天下午,昏睡中的牛玉儒醒来后,发现妻子在床边小声地啜泣着,他的手指动了动,蠕动着双唇仿佛要向妻子表白什么,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他干涩的眼睛睁开又闭上,深沉的喘息声令人感到那么的无奈。也许只有妻子明白,他是在做最后的告别啊……
从这以后,牛玉儒就进入了深度昏迷状态,双目紧闭,无论谁,无论怎么叫也不睁开眼睛。在他离开的前两天的一个早上,谢莉从一大早就在丈夫床边一遍又一遍地呼喊他的名字,他浑然不知。只到8点半,她附在丈夫的耳边轻轻地呼唤:“玉儒,8点半了,要开会了……”他猛地动了动,忽然睁开了双眼,眼眶中燃烧着最后的激情……然后缓缓地又闭上了眼。从此,就再也没有睁开过……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8月16日晨,呼和浩特市党政机关办公大楼的吊唁厅内哀乐绵绵,大厅外,前来吊唁的呼市各族群众已拥满了广场。
呼市的机关干部赶来了,旗县区的领导赶来了,民营企业家、社区居民、退休工人赶来了,被牛书记关怀过的出租车司机们也赶来了。
出租车司机宋贺春对记者说,牛书记给出租车司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大家早有耳闻,他工作期间呼市城市建设的变化更是有目共睹。“路宽了,绿地鲜花多了,城市美了,路好走了,我们开起车来一天比一天顺心,可他却早早地离开了我们”。女出租车司机余志华望着牛书记的遗像眼含热泪,悲痛难抑,“牛书记是个好人啊,他才51岁,正是为我们百姓服务的好时候……”余志华话未说完却已泣不成声。出租车司机白祝钱激动地说:“我们都是普通市民,我们每天又是和普通市民打交道,呼市市民对牛书记的反映都特别好,评价都非常高。我们城市的发展凝聚了牛书记的心血,他高风亮节,公正清廉,一颗热乎乎的心全部扑在了呼市的发展建设上,把首府的发展当做他生命的一部分。这么好的书记英年早逝,真是我们呼市的一大损失,我们感到非常痛心。”
8月19日清晨6时28分,装载牛玉儒骨灰的火车缓缓驶入呼和浩特火车站。谢莉带着玉儒的骨灰登上等候多时的车队。为了能让玉儒再看看他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和他所关注的建设工地,谢莉请求车队一一经过。虽然牛玉儒骨灰抵呼的消息没有做公开披露,但得到消息的人们还是自发地身着素衣,胸戴白花,手执“牛书记,青城永远怀念您”等字样的横幅,伫立在街头守候着。
灵车来了。晨练的人们停下了脚步,赶早市的人也拥在了道路的两边。
据那天晨练的郭大妈回忆说,她当时正在青城公园锻炼,听到公园外有低鸣的哀乐和群众的哭声,便召集大伙赶忙出去。她们看见了心爱的牛书记的遗像,他正微笑着注视着这些群众。“牛书记来到呼市,马路宽了,楼高了,街道干净了。我来青城公园锻炼也不用门票了,公园的设施也很齐全,绿化很好”郭大妈深情地说,“还有我们这些退休职工,也长了400多元工资,可以说收入翻了一倍呢。”
8月20日,牛玉儒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市殡仪馆举行。
事先,为限制人员数目,呼市有关方面定量发放了500张入场券,而前来凭吊的何止千人、万人。更多的干部群众在殡仪馆外有序地守候着。守候队伍中,有一位拄着双拐的肢残老人始终垂头痛泣,牛玉儒身边的工作人员认出了他。他就是孙震世,今年63岁,是呼市最贫困群体中的一员。去年腊月二十八,牛玉儒随市民政部门的同志踏雪走访贫困户,来到孙震世家,得知孙震世收养的一名女孩考上了大学,为送女儿上学他家已欠下2万多元外债,并且无任何其他救助。牛玉儒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当即组织随行人员捐款,以解孙家燃眉之急。他问老人年货准备了吗,老人说政府已送来了救济粮。牛玉儒打开老人家里唯一的柜子,里边还剩下半袋白面,环顾四周,家里没有一件电器。他立刻指示随同人员,立刻摸清全市有多少看不上电视的贫困户。要求民政部门必须拿出专项资金统一购买电视机,一定要在除夕之夜让全市所有贫困户看上春节联欢晚会。
于是,那个除夕,孙震世和全市500多户贫困户一样,度过了一个欢乐难忘的夜晚。也正是有了这段渊源,孙震世破例进入了灵堂,和心系于民的好书记道了别。
骨灰安放仪式结束后,人们久久不愿离去。大伙儿眼噙热泪,目送牛书记的灵车驶向大青山革命公墓。
牛玉儒走了,留下他未竟的事业。他走时是那么无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牢记对青城人民的承诺;他走时是那么匆匆,勤勤恳恳辛劳一生,还没顾得上歇口气。但青城百姓永远不会忘记勤政为民的牛书记,永远都会赞扬一身磊落的牛书记。
牛书记,青城百姓为你骄傲,您是伫立在百姓心中永远的丰碑!
作者:张曦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0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