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行业监管 > 质量检查
柳斌杰在全国中小学教材印装质量检查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7-01-30   来源:      [ ]
    第一次参加印刷方面的全国性会议,今后一段时间跟大家会有更多的工作交流。今天我们来了三个方面的同志,一部分是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包括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局的分管局长和印刷管理处处长;一部分是各地质检站的同志;还有一部分是印刷行业方面的专家,应该讲我们这三方面的同志对印刷业发展规划的制订、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等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今天这样的会议形式很好,便于各方面沟通思想,统一认识,把工作做好。我们这次座谈会是有关质量检查工作的专题会议,也就专门研究质量问题。今年,总署还要开印刷复制管理工作会议,其他工作将另行研究部署。
    去年年底,我们召开了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在这个会上,根据当前出版物存在的问题,大家一致赞成把2007年确定为出版物质量管理年。今年1月10日,总署召开第一次署务会议,在着重强调的今年总署十大重点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开展质量管理年的活动。总署党组把今年工作的重点放在质量管理方面,是由各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目前,为落实质量管理年活动,总署各部门都在进行工作部署。比如说编辑质量方面,我们马上要有一个倡议,编辑协会要组织一些主要的出版社共同倡导如何提高编辑质量。在图书出版质量方面,图书司也要开展专项的质量检查评比活动。印刷方面,印刷复制管理司正在开展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进行的印装质量检查活动,就是要在质量管理年这个主题上深入地做一些文章。
    为什么今年要把“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当作一项重大的工作,提得这么鲜明呢?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快餐文化等浮躁之风的影响,我们出版物的质量包括印装质量在下降,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注这一问题,特别是关注那些关系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一些出版物的质量问题,因为它们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比如说作为基础文字、词语释义、知识母体的字典、词典,大量地出现错误,教科书和教学、辅导参考资料等等,也出现不少的错误,在社会造成谬误流传,误了子孙后代。
    从客观的、发展的方面去讲,出版物质量问题会影响我们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影响和谐文化建设,也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所以,把质量问题放在很突出的位置,完全是根据当前的实际形势所做出的科学判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1月17日总署发了文件,要求各地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组织检查中小学教材的印装质量,并且要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对检查发现的印装质量不高的印刷产品和企业进行曝光。这次活动,我们进行的只是一部分印刷品的质量检查,至于印刷行业中诸如包装、装潢、广告、商标和证券、发票、法律文书等其他印刷,这次还没有涉及。我们今天召开会议,目的就是要把这项活动扎扎实实地搞好。这项活动是总署“出版物质量管理年”的开局活动,要把质量管理年开年第一仗打好。出版物质量管理年还有一系列的活动要做下去,要通过这个质量管理年的活动,使整个出版物的质量,从内容到编校、到印装、到发行都有所提高,这是我们这一年的目标。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印装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提高印装质量是服务大局的需要。出版物印装质量之所以引起社会关注,是因为它是关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各个方面的一件大事。无论是我们政府管理部门、质检机构还是协会,都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都把质量管理作为我们产品管理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首先在思想上有明确的认识。因为印刷品是生活必需品,每一个公民在每一个地方每一天都要接触到大量的出版物。学生要念书,成人每天要看报,要工作,还要阅读杂志,阅读书。因此这些出版物的质量问题,就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出版物质量不过关,会传递错误的信息,传承错误的文化,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编辑古籍的同志都知道,为什么有些文献我们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校勘?就是因为在传抄的过程中由于质量问题弄错了,以至于几千年后许多事情都弄不清楚了,给后人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文化传承上出了差错。
    从全党来说,今年要召开党的十七大。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是我们新闻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工作要服务全党今年的工作主线,就是迎接十七大,宣传十七大,学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我们新闻出版就是要围绕这条工作主线开展工作。不能因为我们的印刷品、我们的出版物,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引起社会不良反响,干扰党的十七大的筹备工作,这是我们的一个大局问题。
    今年,还是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年份。胡锦涛同志在第八次文代会讲话里提出,和谐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当然有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问题、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和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这些都是要解决的,但是更长远的是要造就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所以中央非常重视和谐文化建设,将其作为整个文化战线上的主要任务。我们在2007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上专门讲了这个问题。建设和谐文化给我们新闻出版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出版产品。当然,这个质量既包括了内容的质量,也包括了产品制造的质量。内容的质量是文化品味问题,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导向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刚刚开完会,对今年整个出版的导向问题提出了要求。产品制造的质量问题,包括我们的印装质量问题。因为从文化传播的传统方式来讲,印刷业是制造产品、提供产品的一个中心环节。把文化内容和一定的载体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印刷业,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换环节,是把思想转换成为带内容的产品的环节。这个环节上的质量问题,对各方面都会带来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这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因为它对整个文化建设的水平会有影响。
    从维护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角度来说,同其他产品生产部门一样,印刷业作为一个生产部门,应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其他行业要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我们印刷业也要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这里面就有一个质量的问题。当前,由于我们管理得还不到位,加上非法印刷、复制方面出现的新技术,使印刷复制品的实现越来越容易,社会上粗制滥造的出版物多了起来。因此,一方面要打击非法印刷、复制、刻录活动,这些非法活动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质量都是不合格的,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要要求印刷、复制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从这一点说,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对人民群众提供什么样产品的问题,是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问题。大家要从全局观念出发,充分认识印刷复制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从印刷业加工出来提供给社会的产品,在质量上不把关,那么就会危害我们的大局,危害我们和谐文化的建设,也会损害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从实际工作和目前的局势来说,我们在座的同志,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出版物印装质量是当务之急,要给予高度重视。
    第二,提高印装质量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今天讲的是出版物的印装质量,以后我们还要逐步地扩大到包装、装潢、广告、商标以及特种印刷等的质量问题。从行政管理权限看,党中央、国务院把整个印刷行业都交给新闻出版总署来管理。所以,各种印刷产品的质量问题当然要纳入管理。
    印装质量不提高,整个出版物的质量就难以提高,所以提高印装质量是一个中心环节。对上游出版来讲,是把它编辑加工的有内容的作品变成一个产品,将内容依附到一定的载体上,这个载体肯定是物质的东西。而对下游市场来说,在印装环节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满足市场供应或读者消费的产品。因此,市场上的文化产品有物质的属性,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印装是一个重要的的产品生产环节。整个出版物质量的提高,印装方面是一个关键。印刷出来的产品一上市,人们直观地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文化产品,而不是内容,内容需要一段时间让读者去学习、消化。读者首先看到是这个产品的印装质量,材料的选择、版式的设计、封面的设计等等,读者会看到出版物印刷得是不是清晰,字体是不是流畅、好看。现在的书又大又厚,不少书翻开后放不住,或者是看一遍就散了;好多字典、词典一打开内页就散了。这些都是印装质量问题。从内容上看,文字使用不规范,语言学界反响强烈,白话不是白话,文言不是文言,中文不是中文,外文不是外文,乱七八糟,混在一起,本身就带来文化传承上的问题,再加上我们制造环节上出问题,弄到一起,那么我们出版的形象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印装环节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是一个摸得着、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硬”标准。内容上说质量的高低,还一下子很难说,因为思想文化很难用一个标准来统一。说这个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好,那个产品的质量差,是很难判断的,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文化观念,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但是在印装方面,产品直观的质量大家是可以看得见的,是可以得到公认的东西。如果这一方面我们都做不好,怎么能够保证中国的出版产品质量呢?所以要把这个环节首先抓好。抓质量问题,首先从制造环节,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环节抓,不要空喊质量年。提高印刷品的质量,会对整个出版业质量有好处。要把这个中心环节抓好,无论是报纸、期刊、图书、地图、卡通、漫画,都要争取避免出现印装质量问题,为出版业质量的改变做一点贡献。这样,我们这个质量年就会有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印装在这个里面的地位、作用、影响处于一个中心环节,一定要通过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大幅度地提高出版物印装质量,确保印装质量过关。
    第三,提高印装质量是印刷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产品质量不合格,就丧失了立业的资格。对企业来说,质量是发展的基础,是兴衰成败、生死存亡的问题,抓质量问题,符合企业自身和广大职工的利益。目前,出版物印刷企业的印装质量严重影响了印刷业本身的发展,所以我们抓质量问题,是符合企业的利益的。
    从七十年代开始,国家对企业就强调质量问题,先是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吸引职工参加质量管理,而不是靠少数专业质检人员。后来逐步引进国际上一些质量管理经验,有些企业还取得了国际质量认证机构的认证,一些出口企业取得了国际市场的质量信誉,一大批企业的产品都是免检产品、信得过产品。企业自身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抓质量问题,质量好的企业定单多,发展也好,所以印刷业特别是出版物印刷企业的质量优劣,是决定它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企业是要通过抓质量来实现效益、振兴事业,争取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行政管理部门是要通过抓质量向社会提供更好、更多的优质产品。从这点上看,我们双方的利益和出发点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能够和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的,因此会得到广大印刷企业的欢迎。这一点,我们行政部门、质检部门要向企业讲清楚,要进一步动员企业自身积极投身到提高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方面来。要引导他们学会通过提供优质产品来建立企业的信誉,提高自身竞争力。今后我们要通过建立淘汰机制,对一些产品质量长期不合格、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不能让它长期制造废品。
    总之,从服务大局,从提高出版物质量,从企业的健康发展来说,质量问题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要把它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抓这项工作。光顾数量不讲质量的发展是低效益的、高消耗的、无秩序的发展,是和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今年尤其要解决科学发展这个问题,大家要在思想认识上统一起来,明确起来,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二、切实加强和改进印刷业的行政管理工作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管理要不断加强和改进,要用更大的精力加强对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质量的管理;要改进我们自身的管理工作,以适应新的形势。政府部门改革的方向是把一个审批型的政府转变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减少审批事项、下放管理权限,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我们要用创新管理的方式、模式和手段来适应这一职能转变。当然,这个过渡还是要有一段时间的,就是要由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最终过渡到依法管理上去。所以,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是一个行政管理和依法管理并行的时期。西方国家没有行政管理,它没有我们中国这样的行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它都没有,它是依法管理,所有的事情都是通过法律来管理。
    目前,在文化综合执法的改革试点地区,很多行政部门感觉到好像快要退出来了,没有事情要干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要克服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向依法管理过渡。过渡阶段实行行政管理和依法管理并行,我们讲的行政管理这一部分,是指没有构成违法犯罪之前的这一个阶段,就是行政管理的边界。行政管理的重点是质量、违规这类问题,权力的最大限度是吊销它的执照。按照中央现在的想法,我们在建立完全的市场经济这个过渡时期要发挥两个优势,行政管理的优势和依法管理的优势,所以还保留了很多行政管理的权限和职能,同时也展开依法管理。这个特点大家一定要明确,不明确思想上就会出现混乱。不仅仅是印刷行业,整个文化行业都面临这个问题。执法队伍的建立与行政管理的关系问题要处理好,要保障行政部门充分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超出行政管理权限范围的,我们要移交给执法部门来管理,总署现在已经制订了一些行政管理和依法管理衔接、移交的办法。印刷行业也一样,我跟岩镔同志讲过这个问题,在吊销执照、关闭之前这一段,完全是行政管理的权限。以后涉及违法犯罪的那些问题,是依法管理的权限。所以这一段的职责,大家一定要担起来。下一步执法体制改革,还会涉及到这些问题。
    从当前来看,行政管理要按照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要求,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改革中加强管理,在创新中加强管理。
    一是在服务中加强管理。管理的角度一定要调准确,我们的目的是发展,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政府是发展的杠杆。政府要起到杠杆推动的作用,就要主动为企业服务、为发展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意图。这一点在立场上、态度上都要发生转变,不能像过去那样,以限制发展甚至是不发展,来实现管理要求。那样,一下就会把企业管死,不让企业发展,并且从根本上说也违背执政党的第一要务。最近中央领导同志讲,即使是“扫黄打非”、打击盗版犯罪活动等工作,也要研究从发展上、从技术上想办法。出版单位能不能通过技术创新,使正版的价格跟盗版的价格相当?能不能适合市场需求生产出丰富的产品?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矛盾,繁荣发展和依法管理、打击非法出版,二者不可偏废。要不然打击的结果,正版的出不来,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消费产品也没有。这就是我们的管理要服务于发展。企业在一个地方、一个局部,往往对整个布局不了解,就会出现结构、产品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宏观指导调控,通过国家的政策,为企业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例如,总署印刷复制管理司在国家进口印刷设备优惠税收政策制定方面,积极为企业服务,这就是服务发展的体现。我们制订发展的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就是服务企业的发展。政府的资本是什么?政府最大的资本是政策,然后是人才,再次是技术,最后还有资金。这是政府的四大资源,推动发展的杠杆手段就是这几个。例如在银行的信贷政策方面,可以用国债、用贷款,现在我们出版业的中小企业也可以用国债、用信贷。今年一开年,国家的这些政策就出台了18项,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但是宣传不够,很多人尤其是基层单位、企业都不知道。我们要把它列出来,在网上发布。实际上,这些政策是政府在发展方面的投入,利用这四大优势来发挥自己的杠杆作用,推进发展。我们要充分理解这一点,使企业在感情上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距离越来越近。大家共同的利益是谋发展,而不是让企业感觉到你是一种障碍。
    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想的是发展,企业想的也是发展,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的利益基础,贯彻管理意图比较容易实现。过去我们只讲管住,一讲就是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到底能干什么,我们说得不多。我们要给企业提供服务,使它感觉到我们是真心实意地为了它的发展。立场站对了,给企业提供服务了,在管理上也会得心应手的。政府有什么规定,有什么政策,有什么要求,就会落实到企业去。企业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国家,办任何一项大的事情都离不开政府,例如征地、建设、缴税等等。最近北京一些印刷企业,搬迁需要政府的支持,我们都积极地为它服务。做好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我们的管理意图,通过服务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各项要求贯彻下去,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
    二是在改革中加强管理。目前,我们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一是结构调整,二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三是技术更新换代。我们一定要把握改革的规律,从改革入手去推进管理。从总体上来讲,管理要关口前移,主动科学管理;依法管理要加强,行政管理要改善;间接管理要加强,直接管理要逐步减少;宏观管理要加强,微观管理要放权。
    既然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具有法人资格,只要在依法经营这个框架内,它就有更多的自主权,我们不能去干涉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过去的管理方式,对具体经营活动干扰比较多。很多政府的加工项目,应该公平竞争,建立市场竞争的机制,用政府采购的办法来转移政府对于企业的扶植。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没有办印刷厂,但是它联系了3000家印刷单位,每年公开招标。谁的质量、信誉好,它给谁干的活就多;谁的质量差、信誉差,它给谁干的活就少。这种市场机制比较好,体现了市场的公平原则和公平竞争。在管理方面,一定不能再用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那些不合适的模式去管理,更不能倒退到计划经济时代,一定要学会运用改革的办法去管理,这也是在考验政府的行政能力。
    从当前来看,要尽量提供一些全局的宏观的情况、指导性的意见,发挥基层、企业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加强管理,把协会、学会和质量检查中介机构等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要逐渐形成一个行业。我们新闻出版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形成行业。过去很多新闻出版单位,都有主管、主办单位这个体系,分散在各个地方或各个部门。印刷业相对独立一些,但是也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行业管理体系,以后要逐渐把这个体系建立起来。同时,企业也要深化自己的内部改革,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企业本身要在各个环节上发挥作用。实际上,管理应该是主动管理、科学管理,我们现在是被动管理。新闻出版行业多年来形成一个习惯,都是事后检查。如果是成本大的投入,事后检查会带来极大的损失,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整个出版行业的质量和其他的管理问题,都要改变观念,关口前移、主动管理、科学管理,不能总用“秋后算总帐”这一套办法。这个问题要靠企业解决,企业从每一个生产流程开始,都要有一个质量监控体系。这样,废品、次品、残次品就会大量减少,有利于企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节约。
    三是要在创新中加强管理。现在,新闻出版传播的形式已经多样化、多载体、多媒体了。新的东西不断出现,我们整个新闻出版管理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例如说一本书,除了出版社外,还可以有别的渠道,甚至是用其他载体去发表;我们现在管住了纸介质的报纸,但还有电子报、手机报。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的渠道载体越来越多,技术在发生变化,不想承认也得承认,不想用也得使用。
    互联网发展十年来,我们在认识上的发展就比较典型。开始是认识不够,也不想承认,到最后它已经成为一个主要渠道了,不得不承认。数字化也面临这个问题,从印刷业来讲,目前数字印刷已经提到日程上来,怎么管理?需要管理模式、手段和能力的创新。否则,我们就跟不上这个形势的变化、技术的变化。现在为什么盗版、盗印产品越来越便利?就是技术进步的结果。现在的印刷非常简单,过去我们把印刷厂一管,在管理范围外什么也印不出来。现在在体制外什么证件都能造出来,制作也非常方便。这两年在“扫黄打非”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家庭印刷作坊、家庭刻录设备,随来随办、立等可取。这就是管理上的新问题,技术每进一步,它会带来新的生产方式,会给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因此,从印刷业的管理来看,不仅要运用纸介质的传统印刷管理方式,更要看到面对新媒体、数字化的印刷,创新我们的管理。管理的模式、管理的手段、管理的方法和管理的体制、机制,都要研究,要适应这个新的形势。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哪里发生地震,哪里发生了火灾,手机短信上大概十分钟左右就能出来,新华社的消息也赶不上这个速度。信息传播的手段变了,管理方式要随之改变;印刷技术进步了,管理模式也要进行创新。
    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我们怎么管理?现在的数字化出版系统,在一个体系里面包括了作者、编辑、印刷、发行、读者,一张卡就解决了问题。一张卡上还有利润分配的比例,一本书出来,作者得到多少钱,出版得到多少钱,编辑得多少钱,印刷得多少钱,网络提供商多少钱,全都有了。像这种情况,你怎么管理,它也是印刷,实际上也在出书,而且出一本、出两本、出几本都可以。三年前我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去,看到我们国家第一台进口的这种设备,现在世界上这种设备已经有15700多台了。这样编印都在一个系统里面的怎么管,靠我们现在的办法恐怕是不行了,所以必须创新管理机制。在文化市场管理上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在准入制度上下功夫。这个准入制度有四环节:
    一是企业准入。这一环节就是要明确,具备什么条件可以成立企业,什么条件可以印刷出版物等。实际上,我们国家这种制度在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层面上是有的,只是要更加具体化,还要进一步完善。
    二是产品准入。这在法律上是有条例规定的,但是并没有严格执行。印刷厂生产的产品出来,每本书里面都放了一个合格证,但到其他环节并没有人认真去检验。少数省有审读机构,有较严格的产品市场准入条件,多数都没市场准入关。
    三是职业准入。文化企业特别是新闻出版行业一定要有这个准入制度。文化企业必须得由人去做,而这个人必须是有文化资质,能做这个事情的人。现在什么样的人都能当记者,以至于敲诈勒索、胡作非为的事情都敢干。当然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假记者和真问题怎么处理?记者是假的,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真的,怎么解决,你是打击记者,还是打击出问题的单位呢?所以需要有职业准入,什么人可以从事书报刊的制作等工作,要有明确的规定。
    四是岗位准入。这几年,总署已经在着手做这个工作,很快就有一些岗位准入的规范文件要出来。这些岗位包括我们出版单位、印刷单位的社长、总编辑、厂长、高级技术人员,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岗位,比如说图书出版的责任编辑、报纸版面的编辑、广播电视现场编辑和网络版面的编辑等等。在这些岗位上的人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一定的素质。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什么是文化精品、什么是文化垃圾都分辨不清楚,怎么能够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和推广好的文化产品呢?印刷业一些重要的技术岗位也要管好。将来就朝这个方向去创新,用这些准入制度,把管理工作变成事前管理,就不会总是那么被动,出了问题才跟在后面去查。
    加强管理方面,当然还有很多事情。大家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去做,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改革中深化管理,在创新中拓展管理,这样才能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三、要认真落实这次质量检查任务
    我们这次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动员部署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开展中小学教材质量检查工作。总署的文件下发以后,各地已经在着手部署,开展工作。因为组织工作在行政机关,具体工作承办在各地的质检站,因此需要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我就这项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要加强领导。这项工作是2007年印刷业管理的第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总署2007年“出版物质量管理年”的开局活动。各地一定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把它作为质量管理年的一个重要活动,认真落实好。各地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按照全国统一要求,要有专人和专门组织负责落实。今天我们在座的各方面领导同志,要切实加强领导,抓出成果。总署在这方面,要加强与各地的联系和指导,上下密切配合。
    (二)要依法行政。这次中小学教材印装质量检查活动是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的有关法规和产品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标准进行的一项活动,所以要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范围内开展工作,检查的标准不是随意的而是法定的。就是说我们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新闻出版总署图书管理质量要求的各种规定、印刷业的各项法律规定、已经颁布的一些国家质量的标准等,我们要按照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据去做。政府也是社会法人,也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所以有行政诉讼法。政府不依法行政,企业和个人可以按照行政诉讼法来追究你的责任。当前,从印刷业管理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强法规和标准建设。没有规则的要加紧制订相适应的规则,最低限度也要制订部门规范性文件。下一步,我们还要有一些立法方面的工作要求,今年有几个条例要修改,我们要把新的内容充实进去。
    (三)要工作到位。我们这次质量检查活动任务重、时间紧,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要见到一个成果,所以大家的工作一定要到位。因为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局部的工作,都会对全局产生影响,所以对大家统一的工作要求,是要把它做到位。该做的工作,该抽查的单位和品种一定要把它做好,不要影响全国整个工作任务的进程。工作中每一个具体步骤,总署印刷复制管理司、质检中心还要具体部署,要强调工作到位。 
    (四)要协同配合。这次质量检查工作,涉及面很广,涉及的地区、单位也比较多,我们在地区之间、上下之间要协同配合。各个方面都要协同配合好,政府、协会、质检工作部门、企业都要搞好配合。我们这次检查的主要是印刷企业的中小学教材印装质量,通过检查一部分产品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要搞好协同配合,特别是推动各地政府管理部门、质检站、协会很好地参与进去,发挥作用。企业自身也要配合好。四个方面都要配合好,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具体配合的环节,各自要做什么工作,各地由新闻出版局出面进行协调,统一调动各部门力量。送检、抽检要协调好、配合好,各方面步调一致把这些事情做好。
    (五)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传播渠道,加强对社会宣传,把这项质量管理年的工作,当成我们质量教育的一个活动。从发展的角度看,最大的浪费就是质量不过关,因此,很重要的是让社会、公众、企业、管理部门都树立起质量的意识。现在,质量问题已成为影响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些生产部门的产品质量问题,已经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信誉,引起了国际关注。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要通过宣传、教育建立质量意识,同时,通过宣传教育说明我们这次主要是检查印刷企业、装订企业,不涉及其他方面的问题。要通过产品来检验企业的质量问题,引起印刷行业所有企业对质量的关注。当然我们内部,要及时沟通各级工作的情况,大家有什么好的工作经验,有什么做法,可以及时进行推广,使我们的质量意识得到提高,从整体上提高出版物的印装质量。

                                                  2007年1月24日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