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业务动态 > 报刊管理
光明日报记者庄建新闻作品研讨会举行 宋木文阎晓宏出席
2013-02-27   来源:      [ ]

    媒体品牌如何建设?一个优秀新闻记者如何履行职责?2月26日,光明日报邀请媒体界、出版界、高校的专家学者,举行该报记者庄建新闻作品研讨会,分析个案,探索规律。

    从事记者工作近40年,庄建的体悟是:记者是一辈子做功课的职业,永远行走在路上的职业,有担当的职业,激情燃烧的职业。

    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宋木文在发言中说,读庄建的新闻作品,总能强烈地感受到思想内涵的深度、文化底蕴的厚度和写作技巧的高度。他说,在当今出版界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有所缺失的情势下,这些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紧密结合的佳作,对出版起着一种强魂健体、引领走向的作用。“新闻写作,同样会产生优秀的作品,甚至伟大的作品,但未像文学作品那样受到应有的重视。”

    “庄建的采访很有特色,经常是在寻常的聊天中不知不觉进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说,她平静的外表下,有一颗跟时代很贴近的心。她一身正气,爱憎分明,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很充分。”

    在新闻实践中有爱心、专心、恒心,是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对庄建采访实践的评价。中国外文局原总编室主任魏秀堂说:“庄建的新闻作品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用故事来写人、写事,表达主题思想。在文学作品中讲故事,自然不过。但在新闻报道中努力发掘能感动人的故事,并且讲好这些故事,体现了一种创新精神,也体现了作者的采访功夫、文字功底、逻辑思维等综合素质。”

    “新闻采访写作中体现的科学史观、宏观驾驭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庄建新闻实践的特色。”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程曼丽在分析庄建新闻作品时说。她认为,对事物宏观驾驭的能力,源于日常的积累和知识储备,源于对报道领域和对象的熟悉,源于记者力求使自己成为报道领域的专家。只有对前沿问题、整体情况有自己的判断,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征认为,在社会价值多元的今天,庄建的报道把文化的作用、文化与市场的关系等最不好讲的道理讲清楚了。宏大的主题但没用宏大的叙事,她的文字很现代,能用新语言解释老道理。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李岩认为,出版社以好书传世,报刊以好文章传世。优秀的新闻报道,是报社的重要品牌和象征。

    光明日报新闻研究部对庄建新闻作品进行分析后提出,光明日报的记者应该成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自觉文化使命担当意识的记者,要成为采访作风深入、采访技巧全面的记者,更要成为有专业特长、专长领域的专业型记者,在写作上要有鲜明个性、有自我追求,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在发言中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光明日报一批具有文化地标意义的报道凸显了光明日报的特色,在看似“窄”的领域,开辟出一个大天地。“我们提倡记者要做学者型、作家型记者,为此,报社加强了采编人员的业务培训,在与高校开展联合培训的同时,鼓励编辑记者从身边同事新闻实践中汲取营养,让我们身边的成功者帮助更多人成功,造就我们事业的成功。”

    座谈会由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主持。

 

作者:李苑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2月27日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