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业务动态 > 报刊管理
首都记者援助项目第二批6人受援
2012-09-26   来源:      [ ]

  在第十一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产业报协会于11月4日宣布了首都记者援助项目第二批总计6人的受援记者名单,并宣布特别聘请京城知名律师周泽作为协会的法律顾问,专门指导首都记者援助项目。项目发起人、中国产业报协会执行秘书长刘灿国认为,法律指导使受援记者在得到经济援助的同时,还能得到法律上和道义上的支援,首都记者援助项目因此增添了新的内涵。
  方玄昌等6名记者受援助
  第二批接受援助的记者有:《财经》杂志记者方玄昌,因揭露“肖氏反射弧”手术的系列报道被殴打致伤;《中国妇女报》驻甘肃记者站记者袁鹏,参与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报道,赶赴第一线,身体严重透支受伤;《中国经济时报》调查报道部主任王克勤,入行以来,作为调查记者,身心遭受严重伤害;《工人日报》广东记者站记者叶小钟参与南方冰冻灾害报道,身体严重透支,并患上重大疾病;《农民日报》评论部记者刘强,因多年进行农民权益的维护和报道,遇到许多纠纷;《光明日报》记者刘希金病逝,家庭经济困难。
  他们每人在记者节前后将获得援助金5000元。                                       
  从抽象声援走向实际行动
  首都记者援助项目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有12名记者成为首批受援者,其中包括最近在伊春空难中因公遇难的中国经济导报社记者胡文雅亲属、在伊拉克受辐射等战争伤害严重的新华社战地记者宋聃以及在调查采访过程中遭受严重身心伤害的《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等。
  第一批受援助记者刘薇的单位,中央电视台机关党委给中国产业报协会发来感谢信说,当前舆论监督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并寄予厚望的同时,新闻工作者作为舆论监督的一支重要力量,其自身的生存和工作状态同样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怀。新闻工作者“争取第一时间到达,以我在现场为荣”,危险、困难与新闻焦点常常相伴而生,让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过上安全而有尊严的生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和谐指标。
  “作为国家媒体,我们对这样一个援助记者的项目表示赞赏和支持。目前我国的新闻从业环境缺乏立法保护,发起这样的记者援助项目尤显必要,这是社会对保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从抽象的声援走向实际的行动,对社会各界尊重和支持新闻工作者工作起了引导和示范作用。”中央电视台在感谢信中表示。
  期待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谈及设立首都记者援助项目的初衷,刘灿国表示,期望这个项目可以鼓舞记者们更好地完成 “了望者”的使命,同时帮助真正需要的记者和家属,有助于社会对记者的职业认同,鼓励广大记者恪守职业底线。据介绍,首都记者援助项目面向的是中央和北京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其主要援助对象是因进行合法新闻采编工作而遭受身心较重伤害的,本人患有重大疾病或出现意外事故的,在合法新闻采编工作中产生纠纷需要正常维权的等。
  项目启动后,很多企业表示在关注这一项目。对项目进行过捐助的雅士利集团代表表示,首都记者援助项目很好地支持了舆论监督工作,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而该项目也将列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事业中,在未来帮助更多真正有需要、有困难的记者及其家属。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龚文痒表示,中国产业报协会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发起记者援助项目值得鼓励,将会为解决一些记者的实际困难发挥一定的作用。另外对记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将提供有力的支持。如果将来能够成立一个正规的基金会对记者进行援助,这种援助形式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