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业务动态 > 规划与发展
新闻出版界十八大代表谈文化建设:坚定改革信心 回馈伟大时代
2012-11-16   来源:      [ ]

   “我们非常幸运,赶上了文化大发展的好时代。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以最好的工作业绩,回馈这个伟大的时代。”11月10日,十八大代表、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对记者如此表达他聆听报告的心情。几天来,党的十八大深深鼓舞了来自新闻出版界的代表,他们纷纷表示,将坚定改革信心,以实际行动为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不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这些论述,使来自新闻出版界的党代表们倍感振奋。
  十八大代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丁一平说,党的十八大重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使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闻出版人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转变出版业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新闻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新闻出版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于殿利对“机遇说”深表赞同。他说,国家在继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同时,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新闻出版产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这对我们来说,责任更加重大,要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十八大代表、《中国艺术报》新闻部主任余宁说,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体现了党所肩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余宁认为,“最美中国”不仅要有厚实的物质基础,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还要有人民群众的丰富健康的精神家园。新闻界十八大代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刘万永则强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媒体来讲,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文化的氛围。
  深化改革需要良好环境
  “改革”无疑是十八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有媒体统计,报告全文共出现86次“改革”,5次提到“深化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吹响了新的号角,奏响了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最强音。那么,对于新闻出版业来说,下一步深化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
  于殿利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产业规律。而要尊重这两个规律,就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他说,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今天,维护好企业所需的健康的市场环境非常重要,包括规范产业内部的一些经营秩序,避免恶性竞争、不公平竞争、对知识产权的侵害等。“企业改革越深化,对市场环境的要求越高,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好的轨道上更好地发展。”
  丁一平则认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应在五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二是搞好配套改革,三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四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五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她说,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快完善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市场,引导和规范各类文化要素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特别是在涉及青少年教育的教材教辅等资源配置时,要发挥专业出版单位的骨干作用,确保引领良好的社会文化教育风尚。大力营造激励文化创新的市场环境,让一切积极的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丁一平认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文化自觉自信,走出一条以改革为动力,以品牌为引领,以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大发展必须要走出去
  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几乎点到了新闻出版工作的所有主要方面,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代表们对此深有体会。
  余宁对“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感触最深:“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好酒也怕巷子深’就浅显地说明了传播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十年来,我国在文化传播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仍然不匹配,我们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上还需要付出努力。要研究文化传播的规律、寻求多种方式和渠道寻找中华文化和国外文化相通的地方,采用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现代化的文化传播,努力做到“中国内涵、世界表达”。于殿利也强调,真正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让中国的思想和文化走出去。“打造一批能够代表国家实力和形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是当务之急。”他说,从美国、日本、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只靠企业自身,难以在短时期内实现这一目标,政府要从国家层面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影响力。
  刘万永则对公共文化服务印象最深刻。“对于文化设施来讲,图书馆是一个很小的点,但它确实能把一个地方尊师重教、热爱学习的氛围带动起来,还要大力发展基层图书馆。”在他看来,农村地区的小型图书馆是凝聚群众、提高素质的很好载体,“它不仅是大家看书的地方,还可能是一个小的文化中心、政治中心。”

 

作者:王玉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6日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