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业务动态 > 规划与发展
高举旗帜 深化改革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2-09-2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 ]

——柳斌杰在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2012年7月31日)

    在全党全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以纵观国际大局的宽广视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精辟分析了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论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具体部署了当前的主要工作。整个讲话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总揽全局、内容丰富。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的精神上来,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首先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问题,包含了方向、道路、制度、理论和政策策略等基本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也是理解讲话精神的核心问题。下面,我就“高举旗帜、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题谈几点体会。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旗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旗帜问题是事关理论、道路、制度的根本问题,是判断一个国家制度的标志。目前世界范围内大致存在四种类型的国家制度,也就有四种旗帜:第一种是资本主义。300多年来形成了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现在还在继续发展并将会长期存在。马克思曾说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资本主义遇到了危机,但妄言“终结”是天真的。第二种是社会主义。这里所讲的社会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不是杂牌的社会主义。尽管300年前已经有人提出过社会主义,但那时候是空想的,纯理论化的。1917年世界上开始真正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实践。此后社会主义经历了一段发展的高潮时期,苏联、东欧、亚洲、拉丁美洲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一个比较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随着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也就解体了,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仍然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扛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尽管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名义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是中国。第三种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国家建立100多年来,尽管每个国家都有各自形成过程中独特的国家体制,但它的基本特点是崇尚神权、信奉宗教,基于民族利益而建立的以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种宗教为主体的国家制度。目前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是民族主义的国家。第四种是实用主义。所谓第三条道路、第四条道路、第五条道路都是实用主义道路,实用主义既有资本主义的东西,也有社会主义的东西,还有民族主义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政治理念或者政治制度,一个时期是这样,另一个时期又变成那样,也就是在国家制度和政治理念上是不稳定的。当今世界的国家,不管它的历史多么复杂,不管表现多么奇特,只要一看它的旗帜,这个国家的性质就一目了然。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我们这个旗帜举得越来越高。那么作为共产党员如何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呢?我认为重点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确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共产党员首先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原理,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有了这个思想灵魂,才会有社会主义的信念,把这一信念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这是成为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前提和必备的精神操守。当然,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变化的社会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的社会主义。现在世界上很多反对社会主义改革的人,坚持的是僵化的、教条的社会主义,这同我们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不同。
    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源于对资本主义所体现出的种种弊端的认识。15世纪以来,由于社会分工,资本剥削的产生,先是有人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旨在解决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广泛的社会福利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中合理的内容,以科学的方法找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理论支柱,一个是历史唯物主义,另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历史唯物主义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结论。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也就是资本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剩余价值,一旦没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两个重大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一理论经过不断的发展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历史必然。苏联、中国乃至其他国家都是按照这个基本原理建设社会主义的。另外,《共产党宣言》里还讲了工人阶级政党的问题,即工人阶级必须要通过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来实现它的革命主张,这个政党就是共产党。我们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加上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讲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不管我们搞什么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定要坚持。历史已经证明,这些原理是科学的,是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这就是社会主义本身存在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我们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坚守的底线就是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的改革如果在基本原理方面发生了问题,中国的发展道路就会出方向性问题。现在社会思想比较混乱,有的人把旧体制的一切都说成是社会主义而不让改,有的人主张把社会主义的基本东西都改掉,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都会引导国家走上邪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方向,就能使我们与资本主义划清界限,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现在有的人诬蔑我们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也有人说的更极端,说我们是“希特勒之后第二个国家资本主义”。实际上,我们现在走的道路与资本主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上述论调实际上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诬蔑我们改革开放的一种说法。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方向、明辨是非,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立场和精神追求,是高度的政治自觉。
    第二,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方向。真正的社会主义不仅要与资本主义相区别,也要与民主主义划清界限。由于我们一直在强调有中国特色,容易给别人造成民主主义的印象。实际上中国完全与民主主义者不同,中国强调的“特色”是社会主义的特色,而不是其他的,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而不是狭隘的民主主义的国家。坚持这一条,必须要和各种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实用主义国家观划清界限。民主主义者以实用为目标确定国家制度发展方向,同社会主义不是一回事。社会主义是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选择发展方向,强调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现在有不少人在鼓吹民主主义、民主宪政等在西方已经过时的理论,完全不符合当代的实际。事实上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那些民主党、工党等民主主义的变种,他们奉行的早已不是社会主义,只是汲取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些理论,如关于民生福利等内容,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国家发展的方法。其原因在于,解决社会福利的一个前提是国家的发展,如果不讲发展,不讲生产力,光讲福利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今天我们已经看到,北欧、西欧这些地区的社会民主党都在衰落,因为他们的主张是行不通的,社会已经无力维持了。现在也有一些人企图把中国前进的方向引领到民主主义的方向上去,这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社会主义近百年的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理教条化,生搬硬套地运用于不同国情、不同历史的国家,这注定要失败;背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推行社会民主主义,企图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其结果不但社会主义不能实现,工人阶级的力量被销蚀,而且社会也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困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与时俱进、与世俱进,才能有人民自己创造的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苏联、西欧民主社会主义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不同选择的鲜明例证。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也才是真正的高举旗帜。
    第三,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我们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加起来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坚持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我们在这方面是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有人建议我们把共产党的名称改了,小平同志当时就批评了这种建议,因为共产党人的旗帜是公开的,就是坚持共产主义,名字改了性质就变了。我们党在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发挥人民群众历史创造的主体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这些东西是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中中国特色的东西我们要一直坚持下去。
    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实践,就是把中国的特色和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紧密地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原理有六条,这六条在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都坚持了下来并得到发扬,其中,消灭阶级、消灭剥削这些方面已经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基本完成了。为什么说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的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的东西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当然,作为一个前进的社会主义,本身也需要不断进行创造,两者并不矛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有人问列宁“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列宁回答“不知道”,但他很肯定地说:“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经过六十年的探索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既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搬,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条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在社会主义基本方向上加上了“中国特色”,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一方面要发展中国特色,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我们是在没有现成经验借鉴的条件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实践,我们首先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融入到各项事业的发展中,用我们的实践去创造它、丰富它,用实践检验我们社会主义的思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初期鼓励大家在实践中去探索,即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创造中国的实践特色,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社会主义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实践创造。在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社会主义原理里面,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后面还有一个消灭商品经济,就是到那时候就不用市场流通、商品经济等办法分配产品,也就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个创造。斯大林搞计划经济也是坚持了马克思的理论,用计划调剂社会的产品和分配。马克思、恩格斯的理想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但后来的结果和预想的不一样,最终发展成了一国的胜利。这样一来,周围都是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一个国家孤立在中间不搞市场是难以发展的。现在我们党采取的实践上的措施,同苏联的不同,同南斯拉夫搞的社会共同体也不同,同越南、古巴搞的也不一样,完全是中国自己实践所形成的,在这方面,我们还要继续按照自己的实践发展下去。
    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开放的、变化的,不是封闭的。我们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真理体系。我们在实践中要深刻地认识理论指导的重要意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和检验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
    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中华民族生活的土地上,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割断我们民族的历史,不否定我们前人的创造。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很多带有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实践和理论,其构成的核心价值部分就包括了以爱国主义为代表的民族优良传统,并把它作为我们社会主义的精神营养。我们是对外开放的,所以我们不去搞民族主义的那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借鉴和吸收了世界其他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体现中华民族的意志,为全国各族人民所拥护,形成有益于推动世界发展的新的文明成果,体现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中华民族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伟大民族,我们要在这块土地上建设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鲜明。
    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每一个历史时代的任务,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把与时俱进作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在经济全球化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遵循时代发展的规律和变化的要求,进一步努力把握时代的脉搏,赶超时代的脚步,引领时代的潮流。在这个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合作开放和全球化是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采取了融入世界的做法。加入世贸组织,参加G20组织,参与解决世界问题,这些行动都是我们国家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表现。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也是在不断认识和深化的,我们还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更好地使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密切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面对80年代世界局势的变化,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继承发展的关系,不是割裂开来的。一些人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往往容易把这个问题搞乱了,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需要开创性地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专门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概括了我们党领导下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不发达国家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所遇到的新问题,提出了中国发展的新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直接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武器,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用这个思想武器来武装全党、教育群众,这是思想理论战线工作者肩负的一个重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继续向前发展、继续创新,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理论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思想武器,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伟大的实践,首先要把思想解放出来。我们党多次在文件里明确了解放思想的方向:要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的、不正确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不联系中国实际,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思想的框框。改革开放以来,首先着力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要从传统的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中国之所以有改革开放,就是要在我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上有突破,没有这个突破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如果倒退30年,无法设想今天所做的很多事情可以行得通。要从不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全面改革我们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五大报告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我们仍然要继续解放思想,无论是旧的教条,还是新的框框,只要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都应该进一步冲破,解放思想是永久的任务。
    二是与时俱进。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需要的理论回答也会随之变化。理论是对某一个时代思想成果的反映,思想跟不上发展就会落后于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思想上、理论上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在今天强调这个问题有更加特别的意义。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已经和3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问题完全不一样了,当年是吃不饱的问题,今天是吃不了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些明显的、突出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能摸到的石头都摸了,现在改革开放到了深水区和关键期,很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这个河怎么过呢?这时我们就要与时俱进,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思路来指导、解决面对的新问题,这就必须要创新理论。
    三是永不停滞。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了“永不停滞”这个词。永不停滞,就是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永不停下来,要在既有的理论基础上坚持创新。面对当前我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有新的办法和新的理论来指导改革发展,不断攻坚克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世界大环境是对我们非常有利的,因为我们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形成了物美价廉的产品,非常有竞争力。近些年形势有了新的变化,从国内来讲就是中国人口红利快吃完了。随着教育投入、生活费用等各方面开支的增加,这些成本都反映在社会劳动力的成本上来。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工厂劳动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们有一些企业还继续坚守过去那一套,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搞不下去的局面。另外,还要考虑到资源环境因素,一方面资源短缺造成价格越来越贵,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环境保护要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对资源的开发必须要兼顾到保护环境,从而造成成本上升,所以中国的产品价格在世界上也不会永远占据绝对的优势,将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从国际上讲,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其他国家对我们开放持同情态度,今天转变为防范、遏制我们,不让中国在世界竞争中有更多的优势,也不希望中国在世界秩序中起更大的作用。我们天天都能够在媒体上看到,这里起诉中国、对中国货反倾销,那里又对中国产品提高税率、进行调查,这都是遏制我们的表现,不希望中国发展,这势必影响到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环境。一方面成本上升,一方面环境恶化,这就是我们今天对外开放面临的新问题。这些都说明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要进行探索,特别是在思想理论方面永不停滞地进行探索。
    四是永不僵化。这是胡锦涛总书记连续五六次的讲话都提到的内容。共产党人吃过不少次僵化的亏。过去在革命年代,我们教条僵化,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在力量不强的条件下硬要夺取大城市,在革命斗争中吃了大亏,伤亡惨重。毛主席领导我们党纠正了教条主义,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我们也照搬别国的模式,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后来发现这种做法也行不通。僵化教条从理论上说,是我们思想跟不上实践,所以我们在思想理论创新方面一定不能僵化。要深入实际、深入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中发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人民群众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很多我们没有办法的事情,搞不清楚的东西,在人民群众中间都会想到办法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发现新事物、扶持新事物,使思想文化战线保持一个生机勃勃的状态,只有这样,创造力才会迸发出来。从高层次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赢得世界普遍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大量系统的理论研究宣传工作要做。由于我们是一边实践一边探索,别人也要观察、研究。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我们能够再次利用这个机会系统回顾在过去十年中党在理论方面的创新,为下一步推动理论创新提供新动力。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条道路总是无限延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我们还要继续开拓。我们党的基本规划已经到了2020年,这一段的发展道路是明确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民族复兴之路。道路问题和旗帜问题是密切联系的,举什么样的旗帜一般就会走什么样的道路。但也有举的旗帜和走的道路不一致的,比如世界上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人很多,但走的路却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的。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实际的,体现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和我们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革命一直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为目标,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主旋律。回顾历史,放眼世界,我们不难发现,西方大国的发展道路是不同的,一种是依靠对内的剥削发展起来的,一种是对外发动战争发展起来的,还有一些是通过国内短期内的变革加快了本国发展。在建国6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刻,国内出现过很多声音,探讨中国还有什么道路可以走。现在我们分析起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老路、走邪路等都是走不通的。为什么呢?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基础薄弱,而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已经形成了,主导了世界秩序,他们不允许我们与资本主义一样发展起来,我们再搞资本主义就搞不通了。那么我们能不能走小国家实用主义的道路呢?也不行,小国家发展的前提是小,正因为小,可能基于某种因素就能发展起来,比如现在很多国家是靠一个大国的扶持发展起来了,搞一下民族分裂也能发展起来。在我们这样一个大一统的中国,小国的经验是不行的,我们只能选择社会主义这条路。中国的优势是人口多,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建国60多年的历史证明,我们这个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中国目前还是人口多的优势、劳动力多的优势在发挥作用。
    社会主义道路走过了60年,我们充满了自信,这条道路改变了中国,把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带入了世界大国的行列。中国今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量、贸易都排到了世界第二位,而且我们还有一些“坐二望一”的项目。在60年这么短的时间里,这样一个受人欺侮的大国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什么理由说这条道路不正确呢?还有什么道路比这条道路更好呢?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进一步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刚才也讲到,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历史给我们选择的机会并不多,没给我们机会搞资本主义,也不能搞其他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我们再搞也搞不出来什么名堂,这就是历史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人民的选择,1840年以来,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无数英雄志士进行艰难探索,维新、立宪、议会都搞过,但始终没有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直到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中国工人阶级带领人民逐步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这条道路也有一个过程,新中国建立之前我们一直是把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方向,并没有选择社会主义具体制度,直到新中国成立几年以后,我们才决定不再搞新民主主义国家,而要搞社会主义国家。再之后通过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人民群众选择的道路。在国家面临严重困难、寻找出路的时候,人民群众最终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可以说,改革开放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我们在体制中,往往不能够理解或者清晰认识体制本身的优越性,甚至不如外人看得清楚。现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成就、中国发展的道路都非常感兴趣,各个政党、各个国家都在考察研究中国发展的道路。在伦敦书展上我参加了一个论坛,北约前秘书长索拉纳作为欧洲的政要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他在发言中说,他来参加伦敦书展的目的就是要探寻中国成功的秘密——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家这些年能够发展这么快?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他的疑问说明,我们国家在国外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我们走的道路是十分正确并取得重大成功的。我们现在更要进一步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断开拓的道路。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多次讲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总道路,是由许多具体的道路构成的,这些具体的道路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实践、发展。展开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定了一个总的方向,这条道路包含了经济发展的道路、文化发展的道路、科技发展的道路等具体道路。当前我们整个社会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许多问题还需要研究和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道路将是一个长期的考验,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和光荣。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开拓、完善、发展这条道路。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基本制度具有法定地位,是社会政治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具有根本性、稳定性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制度,也实现了基本制度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定的基本支撑。在政治制度方面,我们建立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政治协商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基层自治的制度,并以这五大基本制度作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撑。在经济制度方面,主要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这个制度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过去是以全民所有制为基本制度,现在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应该说这个思想离马克思主义原来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制度更加接近。因为马克思讲社会主义是为社会所有,没有讲过是国家的,也没有讲过是全民的。其次,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制度,此外还有一系列的经济制度方面的规定。同时国家在文化、社会、管理方面也确定了一系列基本制度,这些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国家的基本制度基础是合理的,这个基础是绝对不能动摇的。
    当然,这些制度特别是具体制度还是不完善的,还不能够完全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所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方面在制度上还是比较欠缺的。表现在我们的制度规范还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需要,社会的矛盾也比较凸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中有不少问题还没有现成制度可以解决,特别是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比如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拉大且在有些领域相当突出,这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需要我们今后继续创造性地完善这些基本制度加以解决。再如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里面既有历史问题,也有制度问题。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到底是全国平均的小康社会还是所有人都进入小康社会?这是值得思考的。全国平均的小康社会容易达到,因为有很高的地方,哪个地方即使很穷,也可以把你拉上小康社会,这是一种看法。还有一种就是所有的地方都进入小康社会,这就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有些地方小康的程度达不到三分之一,在今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完全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显然是很困难的。这反映出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诸如民生问题,中央加大了对于民生投入的力度,几乎把所有能够用上的钱都用来解决民生问题,但基层群众仍然感觉没有变化。如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4%,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财政收入的20%,然而人民群众并没有感觉到教育实现了公平、发达到了什么程度。这能够反映出制度上是有问题的。钱拿出来了,制度是不是到位了,能不能落实?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需要把已经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用成熟的经验概括形成各方面管用的制度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大家要有这么几个概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这些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不能完全解决我们当前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二是要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把一些成熟的经验上升为制度,完善整个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是一个继续创新完善发展的过程。当前,我们尤其要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下工夫,使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制度化,为全中国人民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如前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靠的是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由此而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不言而喻的事。事实上,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妨碍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举例来说,一是如何评价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二是如何看待改革开放的成绩?三是如何对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四是如何判断我国社会的历史进步性?五是如何认识开放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假如我们不是总体的、历史的、科学的认识这些问题,一叶障目,拿个别具体事例否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混淆视听,就会动摇改革开放的决心,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对改革的前进和倒退是十分敏感的,也是格外关注的。因为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就有希望;如果倒退回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半途而废。在这个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应该旗帜鲜明。
    一是坚持改革开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一个由创立到完善的历史过程,其间需要强大的动力去推动,没有推动力,她就会停滞不前。尤其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更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动一切积极的力量,把我们的事业推向新阶段。
    二是坚持改革开放,以更大的决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变,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文明进步的根基是生产力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然是我们首要的任务,没有这一条,我们的雄心壮志和奋斗目标都会落空。
    三是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的办法解决社会突出的矛盾。当前,我国社会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突发矛盾叠加出现,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本质还是改革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矛盾。比如分配问题、拆迁问题、质量问题、就业问题、上学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消极情绪和突发事件,都是要靠改革开放去解决。首先要深化各种体制改革,把政府、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理顺,把办事的制度健全,公共信息要透明,让人民群众了解真相,求得理解和支持。目前,有人以为拿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把民生和民心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恰恰是非物质的东西在催化社会矛盾。这就更需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以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矛盾和现实问题,引导人民向改革要秩序。
    四是坚持改革开放,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一个社会要有生机,取决于多数人的创造精神的发挥。目前,我国在经济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科技领域自主知识产权不多,在文化领域自助创意乏力,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体制机制环境还有许多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力发挥的因素,而这种创造力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才能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12年9月20日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