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业务动态 > 规划与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朱夏炎:报刊改革须从政策支持入手
2012-03-1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 ]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是每次谈到人员身份转换时都会听到的字眼,说起来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执行起来却有着一定的难度。在此次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朱夏炎指出,要顺利推进改革,必须从政策支持入手,进一步增强改革动力,真正做到“谁改支持谁”、“谁改谁受益”。
    在谈到目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遇到哪些障碍时,朱夏炎表示,一层障碍来自身份转换,一层障碍来自税收政策。
    “现在的问题是,人员身份转换的成本非常之大。”朱夏炎举例说,按照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改制前未参加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和个人需补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才能纳入养老保险。补缴年限从1992年计算,并按规定加收滞纳金,跨年度补缴时还要加收利息。一个编制在1000人左右的文化事业单位,如果改制为企业,仅养老保险就要补缴数千万元。“事业和企业养老金标准差额过大这也是个难点。”朱夏炎补充说道。
    对于税收政策上面的难点,朱夏炎指出,现行的税收政策导致部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制以后税收负担明显增加。比如,如果把印刷、发行改制为企业,就要增加纳税环节、加重税收负担。这种税收政策带来的导向是“改还不如不改”。
    针对这样的问题,如何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朱夏炎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由政府托底推进人员身份转换。根据一些试点单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经验,采取新、老分离,对原事业职工保留事业身份和待遇,由政府托底过渡,这样有利于化解改革的阻力。二是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尽快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统一起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要建立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全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三是调整财税政策,降低改革成本。在税收政策上,不能使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因为改制而增加税收负担;对于历史债务、坏账,建议由国家财政支付其改革成本;改制中划拨地改变土地性质等问题,由国家在财政税收上给予支持;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设立非时政类报刊改革专项资金,帮助减轻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实际困难。四是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有实力的报刊做大做强。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将资金投向向改制单位倾斜。要打破行业壁垒和区域分割,进一步提高资源集中度,形成规模效应。

作者:牛春颖 王坤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12年3月14日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