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码:
信息名称:
信息类别: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至
  发 文 号:
政府信息公开>长期规划•解读
长期规划•解读
  • 索  引  号 :00A01-00000-2011-00004
  • 发布机关 :办公厅
  • 名        称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 文        号 :
  • 主题分类 :长期规划•解读
  • 发布日期 :2011-04-20
  • 主  题  词 :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2011年04月20日[ ]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为实现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取得巨大成绩
  "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闻出版发展的新路,开创了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服务能力显着增强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新闻出版工作各个方面,组织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加强主流媒体和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引领时代思想潮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围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组织实施了打造传世经典的重点出版工程、服务农民的农家书屋工程、扶持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东风工程、提升国民素质的全民阅读工程、净化市场的文化环保工程,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二)产业规模快速提升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传统出版持续发展,印刷复制增长势头强劲,出版物发行呈现多元化趋势。新闻出版业与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融合,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新闻出版业发展空间逐步拓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手机等媒体的出版、印刷、复制、传播、外贸等为主,包括教育、科研、版权代理、物资供应、国际合作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万种,71.7亿册(张);出版期刊9884种,35.4亿册;出版报纸1939种,500.2亿份;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达3758.2万美元,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刊发行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重点发达国家的版权输出总量比2005年增长近14倍。目前,我国日报出版规模、图书出版品种与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网络学术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二,印刷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三。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生产能力和产出总量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新闻出版业不仅是文化的主阵地,还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十一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历史新阶段。经营性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社转制工作基本完成,组建了一批出版传媒集团和报业、期刊、印刷、发行集团。转制后的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竞争能力显着增强,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和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资本进入新闻出版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走出去"模式不断创新,渠道日渐宽广,对外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实现了出版物出口和版权输出双增长。
  (四)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新闻出版行政机构更加健全,实现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法规,制定和修订了一批法规规章,废止了一大批不再适用的规章和文件。积极完善版权管理工作体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力度进一步加大。
  与此同时,新闻出版业发展还存在问题和不足。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程度较低,产业及产品的结构性矛盾和科技创新滞后问题较为突出,重塑市场主体的任务仍很艰巨,统一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出版传媒业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指标

单位

2005年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

2010年

年均增长%

2010年

年均增长%

增加值

亿元

1900

2660

7.0

3500

13.0

图书出版品种数

万种

22.2

25.5

2.8

32.8

8.1

图书出版总印数

亿册(张)

64.7

70

1.6

71.7

2.1

图书出版总印张数

亿印张

493.3

600

4.0

606.1

4.2

报纸出版总印数

亿份

412.6

500

3.9

500.2

3.9

 

报纸出版总印张数

亿印张

1613.1

2030

4.7

2153.8

6.0

期刊出版总印数

亿册

27.6

30

1.7

35.4

5.1

期刊出版总印张数

亿印张

125.3

140

2.2

200.1

9.8

出版物出口数量

万册、份、盒、张

807.6

1011.3

4.6

1047.5

5.3

版权输出品种

1517

3000

14.6

5691

30.3

发行网点数量

万个

16.0 

18

2.4

16.8

1.0

百万人均年拥有图书种数

170.1 

192

2.4

244.6 

7.5

人均年拥有图书数量

册/人

4.9

5.3

1.4

5.35

1.6

人均年拥有期刊数量

册/人

2.1

2.4

2.6

2.6

4.6

每千人拥有报纸份数

份/千人

86.5 

90

0.8

102.2

3.4

报纸普及率

份/户

0.27 

0.3

2.1

0.37

6.8


 
  二、"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新闻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
  ——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博弈使新闻出版业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间竞争战略中的重要因素。新闻出版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在巩固舆论阵地、传播中华文明、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
  ——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使全球新闻出版业格局面临重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所占比重仍将继续提高,全球范围的并购重组势头仍将继续加强,市场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我国新闻出版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环境更加复杂。
  ——全球化产业竞争的新特征要求新闻出版业抢占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当前,全球新闻出版业正经历新一轮技术革命。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全面普及,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业态已成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新的战略制高点,各国在新闻出版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新业态培育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国内看,新闻出版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发展将面临新的更高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赋予新闻出版业新的历史使命。新闻出版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闻出版业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巩固舆论阵地,传承中华文明,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使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大局,要求新闻出版产业加快发展。新闻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产业和核心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要求新闻出版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要求新闻出版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新闻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新闻出版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新特点,人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新闻出版业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加速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
  从行业自身看,"十二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一步面临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任务,将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突破性进展。
  ——新闻出版产业格局进入战略调整期。随着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企业并购日渐活跃,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必将导致人才、资本和资源等市场要素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重组,必将带来新闻出版产业格局的深入调整。
  ——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进入加速期。随着新闻出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形态不断创新,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必将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及技术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使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三亿人口的文化消费潜力,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强力推进,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金融支持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中华文化不断"走出去",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三、"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为实现新闻出版强国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坚持三贴近,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新闻出版工作各个方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坚持加快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切实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推动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实现人民群众基本利益诉求中推动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手抓公益性新闻出版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新闻出版产业,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共同发展,强化协作,促进联合,推动新闻出版业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统筹兼顾。将统筹兼顾作为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新闻出版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等重大关系。
  ——坚持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革新,推动传播手段创新,推动新兴业态发展,推动传统出版业的现代化转型。


  四、"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扭转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逆差状况,大幅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基本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共同繁荣的开放格局。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以人为本、面向基层、惠及大众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经济总量。"十二五"时期, 新闻出版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9.2%,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行业总产出29400亿元,实现增加值8440亿元。
  ——产品规模。到"十二五"期末,年图书出版总印数达到79.2亿册(张);报纸出版总印数达到552.3亿份;期刊出版总印数达到42.2亿册。出版物实物出口数量超过1150万册(份、盒、张),版权输出品种数达到7000种。
  ——社会贡献。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人均年拥有图书5.8册、期刊3.1册,每千人拥有日报达到100份,国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0%,人均书报刊用纸量达到240印张,千人拥有出版物发行网点数0.13个,版权登记数量70万件。
  ——节能降耗。"十二五"时期,科技投入在行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单位能源消耗逐年降低,绿色印刷企业在全部印刷企业数量中所占比重超过30%。

专栏2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主要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经济指标

    增加值

亿元

0.35

0.84

19.2

    总产出

亿元

1.22

2.94

19.2

品种数量指标

    图书出版品种数

万种

32.8

41.9

5.0

    图书出版总印数

亿册

71.7

79.2

2.0

    报纸出版总印数

亿份

500.2

552.3

2.0

    期刊出版总印数

亿册

35.4

42.2

3.6

    出版物出口数量

万册、份、盒、张

1047.5

1156.5

2.0

    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品种

5691

7000

4.2

社会服务指标

    人均年拥有图书数量

册/人

5.3

5.8 

1.5

    人均年拥有期刊数量

册/人

2.6

3.1 

3.1

    每千人拥有日报份数

份/千人

91.7

100.6 

1.9

 

    人均书报刊用纸量

印张/人

220.7

240.1

1.7

千人拥有出版物发行

网点数量

0.125 

0.132 

1.0

    民综合阅读率

%

77.1

80.0

0.7

    权登记数量

506700

700766 

6.7


 
  五、"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组织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以重大现实问题为着眼点,以深入研究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的出版项目;围绕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出版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品力作和更多更好的通俗理论读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升经济发展和经济产品的文化含量、精神品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报刊的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专栏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

 01  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与传播工程(二期)

     围绕"有序保管、永续保存、高效传播"的目标,整合党的思想理论类图书、报刊文章资料,重点完成对党的思想理论类图书20万种、报刊文章200万篇,以及相关图片、音视频作品入库及数字化。开发"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词库",完成马列着作、领袖着作、党和国家文件文献的语义标注。开发建设手持阅读器、卫星传播系统和短版印刷业务,开设外文网页,开发服务新功能,开拓服务新领域,扩大理论传播的覆盖面。推动全国乡镇以上党政机关和相关单位网站与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数据库网站建立链接,努力建成内容系统、编校规范、功能先进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党的思想理论传播平台。


  (二)加强精品力作的生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大力推动内容创新,重点抓好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重点学术期刊等精品工程,组织出版更多具有时代精神与特点的精品力作,推出更多代表中华民族永久记忆乃至世界永久记忆的各类出版物,创造出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推动廉政文化出版工作。充分发挥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出版基金的导向作用,不断提升新闻出版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新闻出版精品力作的宣传推广,深入开展书评等活动。

 

专栏4  新闻出版精品生产工程

 01  国家重大出版工程

重点抓好马列经典、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100种国家重大出版项目,推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出版物和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版物的出版,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出版物的出版,推出一批传承历史、服务当代、惠及后人的精品出版物。

 02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工程

推出300种国家重点古籍整理出版项目,系统整理散失海外的中华古籍珍本,甄选精品进行翻译,促进出版"走出去"。加强对数学、天文历法、农医、少数民族等科技典籍的整理出版,增加珍贵、稀有社会文献档案、出土文献等的整理出版,加强古籍数字化成果的出版,提高古籍整理出版成果的使用和应用能力。

 03  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

建立学术期刊科学遴选和培育机制,重点支持代表我国学术水平、具备国际办刊能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期刊发展。培育20种国际一流学术水平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推动我国学术期刊整体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04  国家学术论文数字化发布平台

建立覆盖主要学科领域数字学术期刊,打造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学术论文发布平台,建立多学术期刊单位的在线投稿、同行评议、出版与发布系统,鼓励传统学术期刊与数字学术期刊互动,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转型,带动原创学术文献数字出版的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三)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通过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加快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单位为骨干、以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充分发挥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的骨干作用,积极调动新闻出版企业的积极性,提高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与传播能力,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生产供给体系,提高供给总量与质量,重点支持民文出版、"三农"出版、盲文出版和面向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出版,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产品体系。以中西部农村和民族边疆地区为重点,全面加强农牧区、学校、社区、工厂、连队等基层新闻出版服务设施的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努力提高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导全社会形成读书风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专栏5  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建设工程

 01  农家书屋工程

到2012年基本完成农家书屋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的任务。逐步扩大农家书屋工程实施范围,建设社区书屋、职工书屋、农林牧场书屋、寺庙书屋、部队书屋等,并逐步向自然村和家庭延伸。建立出版物更新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争取每年为已建成书屋更新一定数量的出版物,逐步提高农家书屋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供应比例。完善配送系统,开展数字农家书屋试点。

02  城乡阅报栏(屏)工程

"十二五"期间采取政府支持、报社(集团)实施、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城市和乡镇车站、集贸市场、商场、广场等人流密集地点建设10万个阅报栏和电子阅报屏。上架和传输的报纸以党报、"三农"类报纸、科普类报纸、文化生活类报纸、健康文摘类报纸为主。

03  新闻出版东风工程

在新疆、西藏等地建设民文出版基地。为一批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单位、民族地区党报党刊、重点民文期刊和主要承担民文印刷任务的单位配置必要的业务用房和编辑印刷生产设备。在民族地区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县级新华书店营业网点,配备一批流动售(送)书车。实施出版物免费赠阅、民文新媒体建设、民文出版物"走出去"、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和出版物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项目。

 04  重点民文出版译制工程

资助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解读、科技致富、民族职业教育、青少年教育、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医疗卫生保健、文学艺术等出版物的出版,每年资助重点民文(含民汉双语)图书1000种,重点民文音像制品500种。资助优秀汉文、外文出版物的民文翻译,每年翻译图书800种、音像制品500种。

05  盲文出版工程

加强盲文出版基地建设,配置盲文刻印机和盲文制版印刷生产线,实现年生产盲文书刊1600种、70万册的规模。开发符合盲人认知的盲文乐谱、工具书、期刊、数字有声读物,出版《盲人百科全书》等重点图书。建设中国盲文图书馆(中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设立盲用信息化辅助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专项。

06  全民阅读工程

以推动儿童阅读与青少年阅读、满足特殊群体阅读需求为重点,大力推广数字阅读,传播阅读理念,培养全民阅读习惯,提高全民阅读能力。重点开展儿童"阅读起跑线"和阅读援助活动,推动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建设。加强阅读研究与指导,逐步整合各地区各部门的阅读活动资源,建立健全全民阅读活动组织机构。积极争取建立国家阅读基金,设立国家读书节,逐步建立全民阅读工程建设长效机制。

07  中国出版博物馆建设项目

汇集和展示中国出版业历史资料、典藏文物,展现中国出版业的悠久历史、辉煌成就和发展历程;开设互动体验区,使参观者亲身体验中国出版文化的悠久魅力和技术水平;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出版文化研究,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启蒙和历史传承作用。

  (四)做优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产业,提高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五大产业":以内容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快资源整合,继续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产业;以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重点,加快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以原创创意为重点,快速提高国产动漫出版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加速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产业;以技术升级和绿色环保为重点,加快数字化技术推广,坚持发展印刷复制产业;以区域整合为重点,创新出版物传播手段和渠道,积极发展新闻出版流通和物流产业。打造一批大型出版传媒"航空母舰"、重组一批大型印刷复制企业、组建一批大型发行物流集团。鼓励新闻出版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与对接。

 

专栏6  新闻出版产业发展重点

01  传统出版产业发展重点

构建国家、省级和出版单位三级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网络体系,形成精品生产的长效机制,组织实施《"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2000种)。组织开展"三个一百"优秀原创作品评选活动,加快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建设,培育20家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有原创能力的音像品牌企业,带动音像出版业发展。增强中央主要报刊和学术期刊的持续发展能力、传播能力。形成10个左右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报刊出版产业集聚中心。打造10家左右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大型国有报刊传媒集团。建设专业学科领域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学术期刊群。实现期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综合性日报20种,期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大众服务类期刊30种。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减半,降至5000家以下。非独立法人报刊编辑部占报刊出版单位总数的比例减半,下降到30%以下。

 02  新兴新闻出版产业发展重点

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的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全国形成10家左右各具特色、年产值超百亿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建成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形成2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

 03  动漫游戏出版产业发展重点

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度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大力扶持以手机为主要传播渠道和载体的动漫游戏出版产品的开发;积极发展民族网络游戏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网络动漫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民族网络文化发展的空间。

04  印刷复制产业发展重点

以中小学教科书、政府采购产品和食品药品包装为重点,大力推动绿色印刷发展,以数字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CTP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为重点,在全行业推广数字化技术,推动我国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转变取得重大进展,争取在新闻出版业中提前实现强国目标。到"十二五"期末,争取成为全球第二印刷大国;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印刷企业;力争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我国印刷企业总数的30%;数字印刷产值占我国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在保持光盘复制业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大容量高端光盘产品产能增长500%,小容量低端光盘产品产能淘汰40%50%。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光盘复制产量占全球的50%,成为全球重要的复制基地。

05  出版物发行产业发展重点

基本形成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主要特征,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出版物发行流通网络。跨地区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以南方、北方全国性新华发行集团和邮政报刊发行集团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建成34家辐射全国的现代新闻出版流通企业,有效降低新闻出版业物流成本。形成45家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销售额超亿元的数字发行和互联网发行企业。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出版物发行网点覆盖到全部乡镇。

 

专栏7  新闻出版产业振兴工程

01  中央国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扶持工程

整合中央各部门各单位优质出版资源,建设三四个中央国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02  "原动力"原创动漫及民族网游出版工程

每年重点鼓励100种原创漫画图书、40种原创漫画期刊、60种原创数字动漫、100种原创游戏作品的创作出版,扶持100个优秀原创动漫、游戏人才(团队),支持50个国产动漫游戏技术研发重点项目。重点培育一批月发行量超过100万册的原创漫画期刊,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产大型网游精品和一定数量的网页游戏、手机游戏精品,鼓励手机动漫报、手机动漫杂志的出版,以及手机动漫WAP网站建设。

03  绿色印刷和数字化印刷工程

实施数字印刷与印刷数字化工程、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建设工程两个子项目,加快印刷技术、工艺、管理的创新和产业化步伐,实现喷墨数字印刷技术自主开发和应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绿色印刷环保质量体系,发挥绿色印刷和数字技术对整个印刷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引导作用,带动产业转型和升级。

 04  全国性出版物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含新华书店"一网通")

以各省级新华书店为基础,加快全国性国有大型发行集团建设。实施出版物现代供应链系统示范工程,建立健全出版物物流标准体系,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构建开放式、综合性、多功能集成的出版物流通信息平台,推动出版领域物联网建设。推动全国新华书店信息平台、卖场平台、物流平台以及服务支持平台等有机链接,实现新华书店"一网通"。

05  农村出版物销售网点建设项目

推广新华书店农村出版物连锁模式,鼓励新华书店依托农家书屋、各类便民店以及个体工商户,建立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发行网点或代销点,不断壮大农村出版物发行主渠道,培育农村出版物消费市场。到2015年,努力实现"市市有书城、县县有书店、乡乡有网点、村村有书屋"。

  (五)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
  建立以政策为先导、投入为保障、企业为主体、创新平台为支撑、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发展以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为主要特征,以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为主要代表的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推动数字内容加工、存储、传输、阅读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发展电子阅读及有声阅读,改造提升传统新闻出版产业,提高新闻出版企业装备水平和新闻出版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新闻出版内容资源深度整合。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项目的数字化建设,加快国家数字出版重大工程建设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电子政务系统。

 

专栏8  新闻出版科技创新工程

 01  中华字库工程

到"十二五"期末,完成中华字库工程。收集现有文献资料中的汉字形体和少数民族文字形体,建立主要文字的编码和全部字体字符库。重点研发文字的编码体系、输入输出、存储传输以及相互兼容等关键技术。实现收录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字符数在50万个以上,并完成字符编码,实现字体格式适合于数字出版印刷和网络化、数字化。

 

 02  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一期)

建设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架构和应用示范平台,系统整合各个行业领域现存的各种类型的知识资源,建立起结构科学、层次清晰、覆盖全面、高度关联的分布式知识库群。一期工程是项目的建设阶段,目标是整体规划数据库架构,制定相关标准,建设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国家出版资源数字样本库,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华老唱片等出版物的数字化整理。

 03  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

制定一系列数字复合出版标准规范,研制协同采集编审平台、综合加工制作平台、全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多渠道发布平台、互动服务与支撑平台及相关公共技术。在工具书出版、教育出版、科技出版、报业新闻出版、医学期刊出版以及大众出版等不同类型的出版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并进行全行业推广。

 04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

开展适用于数字出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突破,形成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和数字版权公共管理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构建应用示范环境,搭建数字版权保护综合监管服务平台。

 05  电子书包研发工程

研究开发以网络环境为依托,由移动终端设备、电子教学服务平台、资源加工出版支撑体系以及教育教学数字内容共同构建,参与者通过使用终端设备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电子书包工程。工程一期启动电子书包研发工作并展开小范围试点;二期进行优化调整并在部分地区推广;三期进行全国范围推广工作。

 

 06  国家数字出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包括全国党报新媒体信息发布平台项目)

借助复合出版、数字版权保护、数据海量处理、语义分析等高新技术,开发建设开放的数字出版资源集成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内容资源共享,逐步成为数字出版生产与加工服务中心、数字内容投送交易中心、数字出版内容监管中心。


  (六)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
  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有计划地布局布点,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传媒集团和物流企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版权交易平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出版传媒品牌,使新闻出版产品、服务、企业、资本"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资助优秀出版物对外翻译,扩展版权输出与对外合作出版的区域和范围,提高版权输出质量。"十二五"时期实现版权引进与输出比例降至2∶1。鼓励企业生产更多的外向型新闻出版产品,保持出版物出口持续增长,到2015年实现出版物出口金额4200万美元。重点支持企业以动漫、网络游戏、期刊数据库、电子书等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开拓海外市场,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到2015年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大力推动印刷服务出口,鼓励企业承接国际高端印刷加工业务,到2015年实现印刷服务出口收入达到1000亿人民币。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通过多种方式在境外兴办新闻出版实体,拓展新闻出版业务。办好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重要国际性展会,继续开展重要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积极开展同港澳台的出版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香港、澳门区位优势,推动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

专栏9  新闻出版"走出去"工程

 01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采用项目管理方式资助外向型优秀图书选题的翻译、出版、推广,以版权输出和出版合作等方式,实现对外出版发行,进入国外主流发行渠道,提高中国出版物出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鼓励向发达国家输出,以主流社会读者为对象,向国际市场推广我国优秀思想文化、精神文明以及历史成就。

 02  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

积极实施"借船出海"战略,加强与全球性和区域性大型连锁书店的合作,拓展国际主流营销渠道;整合和巩固现有海外华文出版物营销渠道;积极开拓重要国际网络书店等新型出版物销售渠道;从而构建国际立体营销网络,推动更多的中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

03  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

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步伐,为我国重点新闻出版企业在产品输出、境外机构设立、境外资本运营等方面提供支持。重点扶持20家外向型骨干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扩大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资本运营和国际企业管理;营造良好环境和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拓展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业务。

 04  两岸出版交流合作工程

大力推进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合作,重点支持挖掘和整合两岸出版资源、文化资源,完善两岸业界交流机制,加强项目合作,共同开拓海外华文市场,弘扬中华文化。

05  中国国际图书展销中心建设项目

以服务国际出版物贸易、版权贸易为重点,建造国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交流平台,为各国参展商提供各项服务,为世界各地的出版商寻找到新的接触机会。


  (七)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加快出版物市场和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新闻出版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新闻出版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新闻出版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出版企业评价体系,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保护原创作品,保护权利人的权益,保护文化创新精神。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活动,整治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行业的自律功能、社会的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秩序。

 

专栏10  新闻出版市场监管工程

 01  全国"扫黄打非"能力提升项目

建立通达全国各省(区、市)"扫黄打非"办公室以及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保密信息专网和"扫黄打非"内部工作管理平台等系统;建立非法出版物数据库、非法出版物网上鉴定平台、互联网违禁内容监测管理平台、出版物市场实时监控平台;加强"扫黄打非"队伍建设;加强"扫黄打非"的装备保障,全面提高"扫黄打非"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02  国家版权监管平台建设项目(二期)

整合现有的各种版权登记资源,完善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便捷高效畅通的日常行政管理渠道,向社会和执法部门提供作品登记、版权许可和转让登记、版权认证登记、版权质押登记等相关信息,为发展版权产业和加强版权执法提供服务。为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提供技术支持,营造良好版权秩序。

 03  新闻报刊出版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整合报刊内容资源,建立覆盖全国报刊出版单位的内容传输网络,形成实时更新的全国报刊内容数据库系统,全面建成全国报刊电子样本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报刊出版内容的分级监测,依法实现对全国报刊出版情况的统计、分析、评价和引导,为我国新闻报刊出版行政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基础平台。



  六、推动"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改革开放
  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全面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加快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发行体系。推动新闻出版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造大型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对内开放,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印刷、分销等对外开放力度,加强版权合作和合作出版。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提高行政效能。
  (二)加快结构调整
   进一步加快新闻出版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布局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建立和完善新闻出版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快推进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产业。进一步培育新闻出版骨干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推动新闻出版资源适度向优势企业集中。支持"专"、"精"、"特"、"新"的现代新闻出版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新闻出版产业带、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继续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新闻出版产业集群、产业带建设,重点发展数字出版、版权创意、印刷复制产业等产业园区和基地,鼓励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促进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新闻出版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利用多种渠道融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吸收社会资本有序参与新闻出版活动。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进一步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文化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真正实现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扩张型向科技型转变。加快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出版形态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产业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版权服务体系创新。建立创意激励机制,以鼓励内容创新为核心,对各类创意作品、创意人才、创意机构、创意产业园区进行国家奖励与扶持,着力培育创新主体。
  (四)加快科技进步
  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前沿技术,掌握一批具有支撑作用、保障作用的基础技术,重点支持内容采集与处理技术、声音与图形图像技术、云出版技术、语义分析技术、数字显示技术、数字印刷技术、下一代彩色阅读设备的研发,加强知识组织管理与协同编辑管理技术、新型印刷、油墨、材料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与改造。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建设步伐,推进数字出版相关标准制定与推广工作,编制完成行业基础性标准,研究编制新业态核心标准。推行绿色出版战略,倡导低碳环保生产模式。在全行业推行"绿色出版"的环保理念,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打造"绿色"印刷产业。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培养新闻出版各类领军人物为目标,统筹抓好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与行业紧缺和急需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名作者、名编辑、名记者、行业技术专家和出版家、企业家。重点开展新闻出版名家工程、领军人才工程、专门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以职业准入和岗位准入为抓手,不断提高基层人才队伍素质。完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机制。把非公有文化机构的人才队伍纳入行业人才建设体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环境。
  (六)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加大政府投入,争取国家财政加大对国家出版基金、农家书屋工程可持续发展资金、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走出去"专项资金等的支持力度。争取延续并扩大国家对新闻出版业的税收优惠、贸易促进等政策,抓好政策落实。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新闻出版领域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加大新闻出版重点项目的实施力度,加快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建设步伐,引导和带动新闻出版业发展。制定和公布产业发展和投资指导目录,完善、落实投融资政策。制定和实施出版资源向重点出版传媒企业和基地倾斜的政策,对大型跨地区骨干出版传媒企业和国家级出版产业基地,在出版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鼓励其做大做强。完善版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扶持版权代理、评估、质押、投资、融资等活动,支持建设版权服务平台。研究转制后新闻出版企业资产管理、劳动分配等新问题,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七)加强依法行政
  健全保障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法制体系,推动新闻出版法规、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完善出版单位法人制度、主管主办制度、新媒体出版管理等法律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建立完善新闻出版企业准入、评估、考核、奖惩、退出等机制和资产、经营、收益分配等监管制度,改进事业单位管理办法和业绩评价、考核办法,规范企事业单位的行为,加强行风建设。制订新的书号核发管理办法。完善审读、舆情监测、信息沟通和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秩序和报刊经营秩序。依法加强和改进新闻出版统计工作。
  (八)加强组织领导
  从全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地位,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新闻出版总署负责本规划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并加强督促检查。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增强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责任意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新闻出版产业的领导和支持,健全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根据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定"路线图",制订"时间表",选定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确保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保质保量如期落实。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