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阅读 > 引航阅读 > 人物
不同版本的居里夫人
2014-07-03   来源:      [ ]

路也

我一直喜欢读外国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传记。读这类书的原则是不读中国人写的,原因很简单,中国人写外国人,绝少去实地采访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大都是用剪刀和浆糊写成的,有了电脑之后,索性剪刀和浆糊也不用了,复制粘贴即可,写出来时都已是第N手资料了。

上小学时知道了居里夫人,接下来我先后在各处读了不少关于居里夫人的故事,除了文笔有高下之分,内容并无不同,统统属于励志类,说居里夫人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发奋图强地读书,如何遇到居里先生成了一对相亲相爱的科学伉俪,如何做贤妻良母,如何在简陋工棚里不畏严寒酷暑提取镭并获诺贝尔奖,如何继承丈夫遗志成为那个大学里第一位女教授,如何亲自把射线车开到战场上救治伤员以及后来以放射疗法来治疗癌症,还有如何爱国,如何没有名利之心,如何清贫无私。书上配的照片永远是她站在实验室里穿着大围裙高举着烧瓶烧杯的那一张,经典得让人相信居里夫人再也不会有其他的模样……总之居里夫人是崇高的伟大的完美的,她已成为一个标本一个符号,一尊失去了人类体温的大理石雕像。可能与我天性懒散有关,我对这类励志的书一直不是很有兴致,读完之后往往适得其反地认为此生还是不要活得那么上进才好。

后来我又读到了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女儿写母亲,虽然有资料上的优势,比其他人写得好,但读后还是感觉如同观看了一张标准的证件照,免冠、露耳、正面、图像清晰、神态自然,但仍然不知道她的侧影、半侧影和背影会是什么样子,她弯腰时或者跑起来时的照片是什么样子,她迎着霞光时脸庞的特写又是什么样子。

我又读了居里夫人应美国朋友之邀写的《居里夫人自传》。这是一个科学家的回忆文字,在写自己人生经历时,开篇就像填写履历表,接下来越写越像学术论文,后来竟像实验报告了。这种客观简洁的文风倒是很值得文人们学习,改造一下他们喜欢闲扯淡以至不追求真理的坏作风。居里夫人这部自传只是一份交待材料,告诉世人自己在世上这些年都做了哪些具体事情,通篇都保持着冷静、严谨、精确和不动声色,但是里面有一处文字因稍带了一丝主观感情色彩而成了例外,在简单扼要地写了居里先生突然遇车祸身亡之后,作者突然写道:“在他永不会再去的书房里,由乡下带回来的金凤花,仍然鲜艳如昨,没有凋零。”这一处让人没法不怦然心动,并且难以忘怀,作者终于不小心流露出了她的感情——这个句子在整部书里显得非常突出。

直到读了法国人弗朗索瓦兹·纪荷的《居里夫人——寂寞而骄傲的一生》,才算真正找到了那个真实可感的居里夫人,我相信这一个居里夫人才是真正的居里夫人,她不仅有着人类的体温,更有着天才和常人都有的个人隐情、沮丧、软弱、任性、趣味和怪癖。本书前言一开篇就将居里夫人放在一个女子的位置来写:“爱因斯坦说她是‘唯一未受盛名腐化的人’。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位本世纪最富盛名的女子不致腐化?当然是因为她是女子——这解释也许太简单,却恐怕是正确的。”另外,不管读者愿不愿意,掩卷之后,都会不得不承认,居里夫人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性主义者,她的行动就是最有力的宣言。她对学术怀有一种巨大的原始的激情,她的强势和任性全都掩藏在了矮小柔弱羞涩的外表之下,她离群索居,从不社交,表达方式极其简单,还喜欢用数字来精确记事,她总能在灭顶之时又重新站起来。在个人感情上,她虽然爱居里,但那是一种充满理智的温和的爱,而她与比自己小四岁的物理学家朗之万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男女之爱,是一场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在朗之万与居里夫人相爱并与自己妻子办理离婚期间,居里夫人不允许朗之万睡到她妻子床上去,立场坚定地表示:“如果她再怀孩子,我们就一定要分手,因为我不能接受这份羞耻。”

纪荷写的这本居里夫人传记里有大量图片,结合书中照片,我又从网上搜了一些,从居里夫人留下来的那些不同时期的照片可以看出,她在年轻时并不十分好看,也算不上优雅,脸盘有些大,有一点婴儿肥,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她越来越美,在四十五岁左右美到了极致,仿佛精神的光芒通过肉体这个载体完全地散发了出来——那是一种与世俗对抗的美,神圣的美。


来源:《幸福·悦读》2012年第8期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