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阅读 > 引航阅读 > 热点关注
传承红色基因 攀登文艺高峰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与思考
2018-07-26   来源:      [ ]


李京盛


  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独特的题材优势、宏大的历史视角、崇高的价值引领和壮阔的美学品格,艺术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讴歌了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和人格之美,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影视艺术长卷。

  40年来,100多部、数千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将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转换为艺术叙事和影视人物形象,将史诗般的革命历史化为史诗风格的影视作品,以历史和美学的思维方式,对中国革命史中蕴含的丰厚思想价值内涵,做了深度开掘和当代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努力实现从高原向高峰的攀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文艺要表现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文艺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英雄。十八大以后创作播出的《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换了人间》等作品,正是践行上述思想的重要成果。

以纪实手法再现峥嵘岁月 历史逻辑中展开戏剧逻辑

  中国革命史既是一部建党史、建军史、建国史,也是一部充满硝烟的战争史。这其中,有先进思想的传播,理想信仰的追寻,新型制度的建设,更有民族战争和人民解放的炮火。这场革命好比一出有背景、有序幕、有高潮、有结局的历史大剧,一出有文戏、有武戏、有悲歌、有凯歌的历史杰作。因此,对这段历史的影视艺术创作,其戏剧发展逻辑,就在历史发展逻辑之中;其剧情发展走向,就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中;其人物和故事细节,就在历史的褶皱之中。这并非排除创作者艺术把握历史的能力和创造力,而是在表明,以纪实手法为主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和“大事不虚”的创作原则,是对题材独特性的尊重与敬畏。同时,在历史与戏剧之间、史实与虚构之间、纪实与写意之间,仍然有着创作者的艺术想象自由和艺术拓展领域。

  《日出东方》《中国1921》《开天辟地》《寻路》《秋收起义》《热血军旗》《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西安事变》《东方战场》《东北抗联》《保卫延安》《浴血坚持》《延安颂》《八路军》《中国命运的决战》《解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换了人间》等,这些成功的作品都是在忠于史实的同时,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再现历史的同时,渗透着强烈的艺术熏染。纪实手法让作品充满历史质感和真实力量,历史逻辑和戏剧逻辑的兼容与自洽,既表现出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又让剧情充满跌宕起伏的悬念与张力。史与诗的交响,构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雄浑气象和史诗品格。

以传记体例讴歌伟人英雄 历史命运中书写人物命运

  以塑造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伟人、领袖和杰出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在这类电视剧中数量较多。这类作品以人为经、以史为纬,在经纬交织中塑造出中国革命顶天立地的人杰与英烈,为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谱系增添一批真实、光辉、感人的艺术形象。

  这类题材电视剧中的人物传记,既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等闲人物,也不是艺术虚构中的人物,他们是建党建军建国的革命领袖,驰骋沙场智勇双全的元戎将帅,洞察时代变化的治国能手,赤胆忠心以身许国的豪杰英烈……这些人物是这一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宝贵资源,也颇具文艺创作的书写特性。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古往今来文艺歌咏的永恒主题。《开国领袖毛泽东》《领袖》《李大钊》《秋白之死》《风华正茂》《海棠依旧》《少奇同志》《朱德元帅》《陈云》《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彭德怀元帅》《陈赓大将》《上将许世友》《叶挺将军》《抗日名将左权》《彭雪枫》等人物传记类作品,以史状其生平行迹,以艺摹其丰姿神采,或写人物一生追求理想、献身革命的生命旅程,或截取其革命生涯中的精彩篇章,剧情结构多以国家民族命运推动剧中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将革命与人物的成长和命运起伏紧密交织,互为因果,使革命因为有了这样一批英雄而显示出神圣和悲壮,也让这批民族优秀儿女因革命成就一世英名。人以史彰,史以人骄,人史相辉,这是以人物传记为内容的作品在戏剧叙事上的突出特点。更为可贵的,是作品对剧中人物性格塑造上的鲜活与传神:以文韬武略而挥斥八荒、睥睨群雄的毛泽东,以雄才胆略而指挥若定、劲健朗俊的周恩来,忠肝赤胆的许世友,耿直刚烈的彭德怀,瞿秋白忧郁雅致的文人气质,陈赓诙谐幽默的本色性格……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和演员的出色表演,他们从历史中走出来,鲜活而生动地呈现于荧屏。

以艺术思辨诠释思想价值 红色基因注入民族精神血脉

  革命是文艺书写不尽的主题,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有莎士比亚戏剧那样强烈的矛盾冲突,有古希腊《荷马史诗》中那样宏阔的民族奋争故事,有司马迁《史记》中那样令人为之击节的慷慨悲歌之士,更在于革命所蕴含的巨大思想价值和精神力量。文艺就是用艺术手段,从历史和现实之中,从事件和人物身上,发现和彰显这些思想价值和精神力量,它是古今一切文艺作品所要努力抵达的思想精神高地。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将历史思维转化成审美思维的同时,努力以艺术思辨,提炼和诠释这场革命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使其成为民族精神中的红色基因,成为当代价值高度和精神高度的坐标。

  一是理想与信仰之光。毛泽东以一介布衣之身扭转乾坤;李大钊面对绞刑慷慨赴死;湘江之战,面对血流漂杵的惨烈,红军仍能杀出一条血路;长征路上,面对强敌和天险,革命者仍能横槊赋诗……剧情的陡转跌宕,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于绝境中突现生机的逆转,在戏剧结构和艺术表达的张力深处,是理想和信仰的力量。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将理想信仰之光,笼罩在每一个感人故事中和剧中人物身上,化为作品中动人的艺术光彩。

  二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无论写史还是写人,爱国情感和英雄情结是人物发展的重要情感推动力。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自觉担当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构成人物的精神底色:为寻找救国真理,在苦闷中彷徨的朱德毅然抛弃旧军队中的高官厚禄,远渡重洋投身革命;富家子弟彭湃,为让天下百姓脱离苦难烧毁自家的田契;冰天雪地中,杨靖宇以草根充饥,直到子弹打光牺牲……因爱国而救国,为救国而革命,因革命而不怕牺牲,这是爱国主义通向英雄主义的必然。爱国之情与英雄之气,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是灌注力最大、感染度最浓的情感表现方式。在表达爱国主题和塑造英雄形象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可以说是本色当行。

  三是励志奋斗、自强不息的人生信条。在表现革命者成长的叙事中,始终贯穿人物对社会和人生的叩问思考,对生命意义的积极追寻。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革命者少年立志的远大怀抱、青春激荡的生命活力、丰富饱满的情感世界和坚忍顽强的进取精神。在革命这一宏大主题叙事之中,不乏对人物人生层面的细腻展示和描摹,使作品充满生命的意蕴和启示。《恰同学少年》中描写的毛泽东,还是一个湖南师范学校的学子,透着一个未来革命者的早熟气质。读书、思考、运动、结社、交友、社会考察以及青春朦胧的爱情……都伴随着励志奋发的人生主题和“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生命豪情。《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以成长、求索、奋斗为主调,对青春与革命做了互释与互动。22岁的周恩来、16岁的邓小平和同样年轻的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陈毅等赴法勤工俭学,寻找革命真理和人生意义,在最终通向革命的道路上,度过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这两部作品在风格手法上,有意加入了一些时尚偶像剧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些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和精神,对当下青年人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新的时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还有许多高峰攀登。诸如在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入研究上,对革命的主题、内涵和意义的当代理解和阐述上,历史思维向艺术思维的转换上,历史史实和艺术虚构之间的结合上,思想深度开掘和审美境界的营造上,探索运用更新鲜多样的艺术方式来吸引更多年轻人观赏上,用文艺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上,都应做出更积极的探索。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7月26日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