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
“多年来国产电视剧一直保持每年400多部、15000多集的产量,作为最受关注的大众文化,电视剧的创新和产能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丁亚平谈道。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主办的“影视大讲堂”围绕“当下国产电视剧的创新魅力”展开,由中国视协理论研究部主任赵彤主讲,影视所的专家学者与之对话。赵彤结合五部电视剧分析了当前国产电视剧的五种创新:《恰同学少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切近化;《马向阳下乡记》——农村题材创作的新视角;《绝命后卫师》——长征故事体系中的新发现;《琅琊榜》——古装剧创作中的清新风;《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汉末三国故事的新转换。
电视剧的五种创新
赵彤指出,在《恰同学少年》中,描写的毛泽东同志是20岁出头,这与之前其他的以毛泽东为主人公的电视剧不同。这部电视剧里青年毛泽东充满了青春气息,重要的是这种青春气息,是青年在青春时代都有的。这部电视剧拉近了和观众的心理距离。赵彤认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具有两种社会功能:一个是在史学的价值上,它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即通过作品让观众了解历史的过程,认识发展的规律;另一个是在当代价值引领上,它具有激励功能,影响和调动观众向正能量看齐。
对于《马向阳下乡记》,赵彤概括为“都市雅痞乡村奇遇记”。他认为,剧中的干部下乡抓住了变化中的人,干部的形象在变。以往的农村题材作品里,具有军转身份的本土子弟,或者就是本乡本土的农民,一直是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农村带头人的主要身份来源。而马向阳是大城市的商业局市场科的一名业务骨干,他离乡土很远,一开始还是“被动下乡”。《马向阳下乡记》中的大槐树具有深意,且与历史勾连起来,他分析大槐树应该是当年华东野战军的指挥部所在地,粟裕曾在此坐镇指挥,剧中的老祖奶当年在这里给战士们摊煎饼做布鞋。而就像当年给共产党做鞋一样,老祖奶也给马向阳也做了一双,把干部和群众的感情紧紧“缝合”在一起。
《绝命后卫师》是长征题材电视剧的创新力作。赵彤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开始写长征中的一些挫折,但是还没有专门作品来描写战役规模性失败和重大挫折。而《绝命后卫师》和电影《血战湘江》确实是讲走麦城的故事,讲了我们以前不敢讲或者不忍心讲的悲壮惨烈,正因为如此,它们的出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对丰富长征故事体系,丰富观众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是有莫大帮助的,这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赵彤认为,近年来古装剧的创新之作是《琅琊榜》。《琅琊榜》中有较量,有权谋,道德指向并不厚黑。梅长苏不是调动朝堂和后宫每个人身上的恶,而是启发和唤起每个人心中的善,把温暖带给人,梅长苏的形象更像历史上的张良、诸葛亮。《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继承发展了近年来一系列“三国”题材电视剧的创新,从央视版《三国演义》里的“尊刘贬曹”到《新三国演义》里“尊刘不贬曹”到《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里的“抬曹抬司马懿”是一个延续的发展过程。
创新的同时还要去产能
在对话环节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秦喜清指出,国产电视剧应当在一个世界范围的格局下思考。有一些在国内觉得不错的电视剧,在国际上可能并没有竞争力。她认为,技术带来的注意力的竞争现在是非常严酷的,每年国产电视剧生产有15000多集,而每个观众每天只有24小时,因而注意力的竞争成为关键,同时分众会越来越厉害。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研究员孙承健从电视剧受众研究的角度谈了对当下国产电视剧的认识。孙承健指出,当代观众研究重要的倾向是不再把观众视为具体的观众,而是关注其观看的实际行为,这行为并非是被动的消费行为,而是消费当中生产意义的行为。电视剧应当有效地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流行文化群体纳入到主导框架之中,从而满足这些群体的流行文化身份。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孙佳山指出,国产电视剧产能过剩的情况在2012年之前就开始出现了,因此创新的同时还要去产能。目前网络剧可以有局部的创新,但是不具备整体创新的可能。通过机构调整,通过国家更多进入调节再分配和交换,重新进行顶层设计的调整,才有可能理顺行业关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助理研究员贠晓明认为,从市场宽容度来看,电视剧的细分空间越来越大,视频网站的繁荣发展拓展了播放的渠道。而从电视剧的创作角度来说,这几年电视剧的商业成熟度是不断提高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编剧王乙涵认为,故事基础的题材和类型是不变的,能注入5%新鲜的东西,比如说新的创新理念,不同的人物设定,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讲故事的手法,就会创作出新鲜的作品。她认为,今后几年的电视剧创作,应该会出现更多的融合类型,会有更多借鉴美剧的节奏来进行制作的创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布时间:2018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