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剑
《中国文学小史》 赵景深 着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4
早就知道赵景深是编辑家、翻译家、戏剧史家,曾读他的日记,大有意味。却不知道他还出版有着作,多达147部。这其中有一部是《中国文学小史》,是他在课堂上的讲义结集,读来却让人欣喜不已。原来,文学史也可这样写。他在第19版自序交代:“当时我充满了热情和诗趣,喜欢说一点带有情感的话,喜欢像做诗一样写文章。”这样的书,在以后是写不出来了,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史上的遗憾。
文学史向来以意识形态来判断作家和作品,这固然没有错,但板起面孔说话,总觉得不够过瘾。且看赵景深眼里的文学状况:建安七子的赋大多同题,陶潜的诗一提到酒就幽默起来,谢灵运在诗的终了就想念他的朋友,何逊擅于离别的描写,王维也写战争诗,刘长卿的诗多悒郁而且苦闷,韩愈善写阴湿之景,贾岛爱用“寒”字,李清照爱用“谁”字,晏殊的词里常提到时光催人老,张先爱用“影”字,马致远常写仙境的美丽,关汉卿的戏喜欢弄点小聪明。
这些若还不算,也有更直白的观点,如宋词里南宋只有辛弃疾一人而已,其余如吴文英等卖弄典实,杂凑成章,都是没有性灵的东西。《老残游记》是一部香肠体的小说。吴伟业将死时,作《贺新郎》,“这是怎样哀痛而且有诗意的话呵!”
《中国文学小史》以作家和作品来谈论,常常是只言片语,读来却多有耐人寻味之处。说到底,文学原本丰富多彩,倘若仅仅是一种笔法和论调,可能就失去了应有的味道,由此可见当时对中国文学的意见也还是多姿多彩的。
不过,若以今天的文学史写法和标准评判,这本书就有可能不符合学术规范,其论调也容易引起争论,但这一点也正是此书的可爱之处。这让我想起初读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时的震撼,原来小说史还可以这样写,如对张爱玲、张天翼的评价,今天来看依然是靠得住的。
这部《中国文学小史》于1926年由大光书局出版,距今90年了。这书是给“初学者”看的,有一种“阅读引导作用”,用“美丽的句调”叙述,所以读来很有趣,书中的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价值。当我们的文学史变成了高头讲章,读来不知所云时,相对而言,这样有趣的文学史真该多一些才够好。这也让我想起房龙的历史写作,常以通俗的笔调叙写历史,读来既性情又有味,难怪他至今拥有大量的“粉丝”。我猜想,赵景深的《中国文学小史》之所以能够多次再版,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来源:本网站 发布时间:201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