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8日)
田 进
今天的会议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专题研究如何高标准地把电视台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
6月15日,奇葆同志在湖南调研时讲话指出,要扎实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工作,高标准办好电视台,打造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强调要办好新闻类、文化类和公益类等节目栏目,积极做党和政府声音的传播者、社会主流价值的弘扬者、正向趣味能量的引领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践行者。奇葆同志的这个讲话,深刻地阐述了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特别是电视台的职责定位和历史使命。今天我们在这里,就是要贯彻落实奇葆同志在湖南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解决当前电视台节目制作播出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电视节目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主流价值引领、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播出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视工作者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和鼓舞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辛勤耕耘、服务人民,取得了显着成绩,电视节目在整体上呈现出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持续向好向上的良好态势。
尤其是最近的两年,总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提出“公益、文化、原创”的发展方向,倡导“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节目理念,重点打造卫视“920”自主原创节目时段,全行业由此迸发出空前的创作活力,涌现出《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诗书中华》《耳畔中国》《等着我》等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原创节目,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有些电视台节目制作播出还存在问题,比如存在价值扭曲、娱乐至上问题,唯收视率、市场化问题,有“高原”缺“高峰”问题等等,这些大家刚才都谈到了。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高标准地办好电视台呢?刚才我们讨论议定了一些具体措施,我在这里再结合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习云山、奇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办好电视台的多次重要指示,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和思考,谈五点意见:
第一、电视台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在践行职责使命中守正出新。
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是我们从事广播电视事业永恒的主题、永远的重点、永不磨灭的信念。必须坚持媒体的党性原则,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无论是上星频道还是地面频道,都必须始终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48字职责使命,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作为第一要求,坚决守好阵地、把好关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工作,要坚持求准、求新、求实,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浓墨重彩做好“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主题宣传,全面展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新变化和由此产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引导全党全社会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汇聚推进改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第二、电视台要全身心投入书写人民伟大实践,在记录时代进步中砥砺创新。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电视工作者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做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只有全身心投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书写记录创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扛鼎力作。审视近年来赢得人民群众认可喜爱的电视节目,无不都是从普通百姓故事中提炼真情实感、从火热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养分、从鲜活基层实践中把握时代脉搏的。电视台节目制作播出,必须坚定不移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史诗般的实践为电视节目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电视节目创作要在火热的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的视角、新的构思、新的故事,深耕现实大地,淬炼精神内核,在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用人世间的冷暖真情增添作品的温度,用一线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等典型人物的境界提升作品的高度。电视节目创作也只有在火热的实践中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创新灵感,才能真正做到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播出全过程,进而实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全方位创新,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
第三、电视台要牢记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在传播真善美中弘扬正气新风。
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电视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始终做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拥护者、践行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行者、先倡者。要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用丰富多彩的电视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优秀的电视节目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电视工作者是真善美的传播者,承担社会责任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职。公益节目是践行社会责任的必然之举和有力载体。近年来,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电视公益广告,涉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诚信社会、传承优秀文化、关爱弱势群体等,都生动诠释了大众传媒的社会担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推出了《等着我》等公益类电视节目,取得口碑收视双丰收。但总的看,电视台公益类节目在量和质两方面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不断丰富表现形式,创新艺术手法,增强节目的思想内涵、艺术魅力,让公益之花绽放,让美德之树常青,给人以鼓舞前行的精神力量,推动公益成为全民行动。
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是我们彰显媒体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标志。电视台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要坚决反对唯收视率论和讲排场、拼明星的错误做法,决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成为市场的奴隶。我们要研究对明星、嘉宾参与电视节目的细化管理办法。在电视节目中出镜发声的人员,应当是品行端正、德艺双馨的人员,不能唯名气是尊、以粉丝量定论;在节目制作上更要注重通过主持人、嘉宾和所有参与人员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向趣味的引领作用,引导观众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绝不能炒作炫富享乐、展示丑行恶态。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吸纳更多各行各业基层群众参加节目制作、成为节目主角。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电视工作者要认真考虑节目的社会效果,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满足人民求真、求知、求美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推出更多歌颂光明、抒发理想、引领道德的电视节目。
第四、电视台要坚定文化自信,始终植根民族文化,在传承发展中推陈出新。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是中国文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和宝贵财富,是我们推陈出新、出精品出经典的丰厚滋养和文化沃土。
电视工作者只有深深扎根在民族文化的这片沃土,才能不断从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融入当下、服务时代,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和实践标准,把握好“守”与“变”的关系,就是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守住本根、传承基因,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表现力度,从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开拓出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发展前景,为电视节目注入更深沉的精神力量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如前面所讲到的,近年来电视台不断推出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栏目,形势喜人。电视台就是要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要制作播出更多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文化类节目,振奋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电视台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创作的基因库、题材库、故事库,全面推进挖掘整理、提炼阐发、艺术呈现等各项工作,创作播出更多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体现中华文化精髓、传播中国价值观念的厚重作品。
第五、电视台要发扬工匠精神,打磨精品力作,使其在大浪淘沙中历久弥新。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文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急躁。电视工作者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匠心,要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定力,要有尚新求新、精益求精的匠艺,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用匠心守护创新,在渐进、渐悟、渐成中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矢志攀登当代中国文艺和世界文艺创作高峰,努力拿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经得起历史考验、能够永世传承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
以上五点意见主要是对电视台讲的,但我想对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同样适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这么做了,也就能够把中央关于坚持网上网下“同一标准、同一尺度”的要求落到实处。
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电视台的神圣职责。电视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开拓创新,精耕内容,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